【微评】退休后可以玩的多开心 年轻人你望尘莫及

    上海退休老人组团去横店翻拍《甄嬛传》,一时间让众多年轻人在互联网发出赞叹、羡慕之声。近几年,不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刷新了大家对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刻板印象。原来退休生活也可以过出与众不同的精彩。退休底色也可以加上各种滤镜,呈现出美妙的摄影大片。

    你可能想不到,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网络不仅是年轻人的天地,也是老年人发挥余热,自得其乐的场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人,占网民整体比例达11.5%,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43.2%。浙江乌镇有一位83岁的“网红奶奶”胡晖,她会直播也会网购,有着17年的网龄。胡奶奶的直播秀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并获得网友点赞。人类有社会性属性,喜欢和人互动交流,在疫情时期,线上交流成为了新趋势。但胡奶奶没有沉浸在虚拟世界里,玩转互联网的同时,乌镇5G公园里的趣味喷泉、AI虚拟步道跑道、动感单车也为她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动态健康,她保持着规律的日常作息。像胡奶奶这样的老年人合理分配时间,在日常生活之余合理利用网络找到一份快乐,实现了老有所乐的愿景。

    社会生活中,有一部分庞大的人群,退休前曾是各行各业的顶梁柱,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是个人才宝库。这部分群体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找到自身用武之地,继续服务社会,贡献余热。比如可以自发成立各种科普协会,充分发挥专长,普及各类科学知识。当然,一些思想超前,跟上互联网潮流的前辈已经开始行动并获得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比如被网友称为“吴姥姥”的72岁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科普物理的视频走红网络。她通过实验演示让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简洁生动有趣,用短视频传播科普内容。再比如拥有丰富人生经历的江敏慈奶奶,90岁高龄的她既会玩手机也会剪辑视频,还在B站社区当起UP主,玩起Vlog,粉丝数达37万。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老人可以不被遗忘,退休不代表销声匿迹,只要愿意学习,愿意分享,退休后的生活可以更精彩。

    据央视报道,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其中,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个小时。看来,因各种原因沉迷于网络的老年人还真不少。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网络生活虽然美好,也需要合理规划上网时间。毕竟,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长期沉迷于网络不利于身心健康,也增加了陷入网络骗局的风险。鼓励老年人参加线下社会活动,体验不一样的精彩。

    愿意参与社会治理的老年人,可以加入到社区的公共管理,比如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和宣传员。他们穿着志愿者的红马甲,守在小区垃圾定点投放点位上,仔细耐心地帮业主分类各种垃圾。相比于年轻的上班族,退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充裕,人生经验丰富,可以应对比较琐碎复杂的小区管理工作。还有部分老年人会去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当志愿者。这样的退休生活对老人和社会都有好处。对老人来说,老有所为,感受到社会对他的需要,生活更充实。对社会来说,很多人因他们的服务而受益,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拥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用己之所长服务他人,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付出一份爱。比如今年82岁的金淑华奶奶从1991年退休开始,隔天倒两趟车去杭州铁路新村小区老年活动室为老人理发,价格一直保持在2元,她还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公益便民理发活动。无独有偶,今年83岁的何思一爷爷,从2003年的社区“露天理发室”开始已经理了20年头发。何爷爷还经常跑去“粉丝”家帮忙理发。金奶奶和何爷爷的故事也许只是众多社区公益活动者的缩影,但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中,他们无疑是最佳的社会实践者和传递者。

    当然,除了自娱自乐,服务大众的退休生活,也有一些健康普通的退休生活。比如最近的杭州81岁的邹家明奶奶因为能连续跳绳1000个火上热搜。网友都在赞叹老人过硬的身体素质以及坚持锻炼的健身意识。确实,现在每天都有跳绳任务的小学生都不一定能连续跳这么多个,年轻人更是望尘莫及。还有一些老年人喜欢养宠物,平时跟宠物交流也是一种放松的退休新生活。毕竟遛宠物的同时也能督促老人下楼锻炼身体。

    事实上,这些年来,杭州的老年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听摄影课、营养课等各类课程。市、县(区)各级不断引进适合老年人健身锻炼的新项目,举办太极拳、健身球操等专项比赛,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健身比赛的各项需求。事实上,退休老人正在用实际行动,积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退休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