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余杭和慈溪 谁才是浙江县域经济“一哥”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正如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断言,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浙江余杭和慈溪一直有浙江县域经济“一哥”之争。

    今年5月开始,互联网大厂裁员风波将余杭的经济发展推向风口,很多人将裁员和经济下行直接挂钩,片面夸大裁员跟经济发展的关系,回想一下,裁员是否跟之前薪酬水平过高,不可持续发展有关系?从客观角度来看,企业裁员又重新招聘新员工,在保证企业发展的同时降低用人成本是其常规操作,更何况,余杭区近几年的经济总量依然位列浙江县城前几名,并没有受到影响。话说回来,这波裁员潮后,余杭房价能否稳住是大家颇为关心的话题。

    再来看近期的慈溪,6月的慈溪又到了杨梅成熟之时,慈溪杨梅早在多年前就曾出口到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小杨梅蕴含大产业,根据相关数据,慈溪今年杨梅总产量约4.5万吨,总产值近4.8亿元。这产值和慈溪经济总量相比,只不过是零头而已,但也不能否认杨梅产业确实为慈溪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至少带动农村和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

    不管是余杭还是慈溪,每座县城背后都有其历史渊源。相传余杭地名来源是为了纪念大禹,余杭古镇是大禹治水舍航登陆之地。历史上的余杭是浙西山货特产重要集散地,建仓储粮之地和产纸之地。慈溪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靠宁波,西临杭州,北接上海,区位优势明显,尤其是杭州湾大桥建成通车后,交通便利,带动了慈溪工业和商贸发展。

    提到余杭,很多人马上想到数字经济和创新产业,十余万家“数商”在余杭集聚,以数据作为业务活动的主要对象或主要生产原料。2022年余杭区GDP为 2651.2亿元,是浙江省第二大富裕区。余杭经济发展核心支撑是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4.9%,余杭享受到了互联网红利,电商,网红博主等相关要素在此集聚带动经济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政府和机构的支持,政府建立人工智能小镇、区块链产业园、中国(杭州)5G创新园、XR空间站等园区为其赋能;机构建立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助力其技术创新。

    如果说数字经济象征未来,那千年古镇则代表源远文化,位于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径山小古城遗址、瓶窑北村遗址等文明原点,以及仓前太炎文化、五常龙舟文化、西溪洪氏文化等成为良渚文化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杭将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等有机串联,打造未来乡村,带动全域协调发展。

    说起慈溪,那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强县,轴承、轻纺、家电、拖鞋等多项产业全国有名,慈溪制造的空调、洗衣机,吹风机等小家电多达上百个品种。2021年,慈溪经济总量达到2379亿元,排在浙江县市之首、全国县市第六。慈溪的强大来自于它的第二产业,2021年,慈溪三次产业结构2.5:61.2:36.3,其中工业制造业占比高达61.2%,也就是说工业撑起了慈溪经济,当然这也得益于慈溪政府坚持工业立市、创新强市战略路径。

    虽然余杭和慈溪经济发展各有特色,但经济总量相差不大,都位列浙江省县域经济前几名。这两座县城都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要知道浙江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浙江民营企业家“四千精神”广为人称颂。慈溪人勤奋并勇于外闯,上世纪70年代开始,慈溪人就从上海、深圳、广东等地招揽零碎的家电加工业务,开展家庭作坊式生产,80年代后,大量家庭作坊式工厂诞生,90年代,家电配件工厂遍地开花,有眼光的慈溪人将家电配件进行组装,从零部件加工走向整机组装升级。2000年以后,慈溪人抓住了外贸黄金期,代工组装零部件,出口欧美等地,2022年冬天,慈溪因欧洲爆买取暖器成为“网红”。企业搭上数字化、智能化快车,发展速度就会快速提升,慈溪企业也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开始走向“智造”时代。

    余杭这个地方有丰厚的创新沃土,是很多人梦想中创业的地方。因为创业最需要的资源和资金,余杭都给到位了。来到余杭创业的人可享受政府房租减免、资金支持、人才落户等各种优惠政策,再加上余杭经济开发区交通路网四通八达,高新产业园区集聚,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居住环境舒适。随着“工业4.0”时代来临,余杭不少实体企业向设备智能化和生产线数字化转型,创建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政府通过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推进建设“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制造业转型。

    浙江县域经济“一哥”究竟花落谁家?很难说,因为评判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而余杭和慈溪,也不是非要争个高下,而是在对比中发现优势,取长补短,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添砖加瓦。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方颖,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