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浙江放开落户限制:绝大多数收缩性政策早该退出舞台

    放开落户限制,实现充足自由流动,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化,只是在偌大的“房子”中散开的一道“微光”,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收缩性政策早就该退出舞台,亡羊补牢,尤未晚也。

    浙江正式宣布放开落户限制,全省除杭州市区以外的范围内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统一,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落实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落户及配偶等直系亲属随迁政策。

    一石激起千层浪,放开落户限制,无外乎“剑指”两个主要目标: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到2027年,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6%;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人均收入增长率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基本同步,推动公共配套服务的均衡化。

    不过,一切政策,杭州市区除外。社会普遍猜测,杭州市区除外无非是这一落户政策会“事实”上击穿杭州房地产限购政策。不过,这种猜测却也没有太多道理。因为就在政策除外的杭州市区,大部分区域的房地产限购政策已经松动,只不过松动的政策突破口不表现为户籍政策而已。


    那么,这样的政策就明显是除弊在前,兴利在后。户籍政策弊在何处?学界已经讨论了多年,这里不再赘述。对于国内大多数省份来说,浙江的“破窗效应”会显现吗?

    这一点,答案是肯定的。毋庸置疑,浙江作为全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城乡差距全国最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浙江人均收入水平,也就是社会口中的“民富”水平更高。既然浙江都已经放开落户限制,对于全国更多的城市经济增长乏力的地区,这位“药”以前扭扭捏捏不敢吃的,已经没有了太多顾虑。

不过,即使把放开落户限制当作“一味药”,可能当前也只是“一味快要过期的药”。浙江放开落户限制这一政策,早就应该出台!

    毕竟,对于浙江这样一个内生人口不足的省份,也就是浙江本地的人口(即浙江户籍的人口),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都是低迷疲软的,很多地方甚率还在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即使之前有财力的市县用人才政策大量吸纳新人口,但是比起疲软的内生人口,这也是杯水车薪的。

    有人认为:这是浙江面对人口流净流入有所下降,内生人口不足,在未雨绸缪。这虽有一定道理,但是远远还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浙江放开落户限制,看起来是不破不立大信号,但是光光放开限制还远远不够。

    保持对于区域外人口的吸引力,根本在于活力与公平,而这两点,很难。

    保持经济活力,对于杭州、宁波、温州等省内大城市,就是要保经济活力的“龙头”。活力背后是效率提升,而效率提升背后很容易引发“大城市病”,住房、教育、交通、就业、医疗都会发生集聚和资源紧张。

    之前大多数城市采取的抑制措施大多为收缩性政策,比如住房限购以期望压制房价过快增长、学区房加摇号政策“纸面拉平”优质教育供需不平衡、限牌限行缓解交通拥堵等等,一切政策立足的都是“外科手术”式拆解问题表层,而将成本分摊到城市生活中每一个个人头上。这些收缩性的政策,虽然在纸面上保持了城市发展所谓的稳定,但是这些政策往往“倒洗澡水连孩子也不要”,造成城市生活成本增加。一来挤压更多低收入人口离开城市,二来让“打工人”越来越卷,最终长期执行下去,造成城市经济看似繁荣却落入“收缩通道”,年轻人嫌卷不想来,老年人随迁想来来不起。


    而现在就是这些收缩性政策真正退出舞台最后的“窗口期”。面对人口增长预期压力、面对经济转型发展新旧转换、面对各种不确定,唯一的确定就在眼前:赶紧让收缩性政策适时退出舞台。尤其是地方政府层面,众多一刀切的政策,比如住房、教育、交通等等领域,要更加均等化与公平化。用诚意吸引人口,用务实留住人口,而这些也仅仅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