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全国至少新增10座国道收费站?江苏某地国道重启收费?国道收费真的要“卷土重来”?
相较于国道重启收费的话题,近年来,浙江衢州等地却在减免高速费。同处经济发展活跃的长三角,为何有的地方高速过路费都可以政府买单,而有的地方却要重启国道收费呢?这样的反差,让社会上有了对于国道收费“卷土重来”的大规模讨论。
首先我们要厘清一点,根据媒体报道显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确有地方在重启国道收费。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至今,安徽、甘肃、湖北、吉林、山西、江苏均先后发布过国道收费站开通收费的公告。而两年来,全国至少新增10座国道收费站。
新增或者重启国道收费站,事权在地方。的确,全国各地可以各说各的理由,甚至更直白一点,一则通告就可以施行。但是,国道是通的,物流是通的,看似地方政策,影响却是全国性的。由此,这样一则则充满热议的消息出来后,关于它的讨论也就逐渐变的有些“离谱”。
不少讨论认为,在我们国家,政府投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财力多来自于地方财政。而地方政府财政的大头很多又在于土地财政,基于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当然不少地方的土地财政日渐吃力。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养护、运管大多来自地方财政补贴。如果地方财政补贴不到位,就需要另寻财源,而这个财源,有人认为就是收费。
而基于这种所谓的逻辑推理,一旦全国范围内国道重启收费“卷土重来”,也就在深层次意味着:地方财源匮乏。接下来,关于大家在城市生活中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就会受到压力。直白的说就是:政府没钱,我们之前突飞猛进的公共基础服务供给速度和质量都将面临下滑。
而在这种下滑的恐慌中,大家如果想要抓住未来的机会,就只能选择那些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不高的城市求学、生活、发展,而在全国范围内看,这些城市的数量并不多。
从国道重启收费到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从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再到城市未来,这条看似“严丝合缝”的逻辑推演真的符合实情吗?真的符合我们当前的现状吗?
很明显,做出这种推演的人,确实不懂我们的交通运输管理政策,也确实不懂我们真正的财政政策。从交通运输政策角度讲,地方事权的国道收费,不会过多影响到全国交通物流网,毕竟这些年,随着我们高速公路与铁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的发展,国道在全国交通运输“版图”中的重要性是逐年下降的。从财政角度看,地方财力即使在国道中有“缺口”,这个“缺口”也并不是大头,收费的补充更不会真正补齐“缺口”。况且,地方财政目前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重点在战略支撑行业与兜底性民生保障。所以,对于这种行为不需要过度解读,反而是该担忧,地方政策在全国道路交通网中是否会产生“破窗效应”?
国道之前是收费的,过去叫道路养护费,后来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费改税,才取消了道路养护费。而目前看到的个别地方重启或者新增国道收费站,一来可能是受限于道路建设投融资股权收益补偿,二来不排除有些地方正在用地方事权进行全国“破窗”。而这种“破窗效应”一旦形成,不排除有全国模仿的可能。毕竟,费改税之后,征收的税附加在了燃油上,而燃油车在全国范围内看,增量和数量未来必定是下滑趋势。那么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是有国道收费重启“冲动”的。
基于这种现状,从全国来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必须要摸清道路费用“家底”,以及牵头进行全国综合物流成本的动态评估,以厘清政策出台或者不出台,对于国家道路通行、全国物流成本的影响,至少做到心里有数,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当下,为日后出台政策做好准备。
而准备迎接增量的同时,对于目前全国路网经营状况,或者是债务状况,全国也必须一盘棋、一本账的算清。毕竟处理好这些存量,还可以探讨一些市场化的手段,一刀切的收费,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本文为粉丝天目山投稿,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