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梧桐引凤,山乡焕颜”——“乡村合伙人”助推乡村人才-产业联动的机制探究

    乡村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内容,而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先行。但在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面临人才少、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亟需破除人才困局,以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面对“人穷”“地穷”“村穷”的发展困境,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积极探索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形成了泗水的 “乡村振兴合伙人”创新模式。通过搭平台、做配套、强服务,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平台支持+市场运作+和谐发展”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和“利益联结+晋升激励+制度约束”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运行模式,以聚才蓄水之功实现人才产业联动,打开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泗水县“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分析

    人才嵌入:入伙筑网产业兴

    人才嵌入乡村-市场社会网络。动机是人才嵌入网络的前提。或出于经济利益和艺术追求的理性动机,或出于公共精神的规范动机,或源于心向家乡的情感动机,殊途同归的公共服务动机驱使乡村合伙人产生嵌入行为。实干是人才嵌入网络的表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是基础,实干是关键。乡村合伙人在泗水建立平台公司,发展产业。他们在这里建设餐厅、工作室、书吧……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交融是人才嵌入网络的结果。基于归属认同和价值认同,乡村合伙人从关系和结构两个方面嵌入乡村社会网络,最终实现与与乡村-市场网络的交融。


    人才嵌入为乡村产业赋能。乡村合伙人以外来社会资本的身份存在,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乡村网络结构。传统乡村社会中虽有人才在发挥作用,但人才数量匮乏且同质化,造成了农村过度依赖基层政府、基层政府过度依赖私人资源等问题。农村的本土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被闲置,未能形成市场化的产业结构,产业松散且发展困难。而乡村合伙人的嵌入改变了这一局面。乡村合伙人作为乡村市场社会的新生力量,为乡村产业发展“搭桥赋能”、“嵌洞筑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循环构建:三元双向促共进

    网络深化信任,信任重构网络。信任是基于关系网络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信赖。网络扩张优化让信任更普遍、更深刻。乡村合伙人基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动机、心向家乡亲近自然的情感动机、带动乡村发展的规范动机,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构建和扩张乡村-市场社会网络,以此实现网络的再重构、再迭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网络建设规范,规范整序网络。乡村合伙人嵌入网络后,乡村市场-社会网络不断构建和扩张。针对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较为完备的协调建设和组织沟通机制以及配套的约束管理机制逐渐建设出来。在合伙人模式发展过程中,依托于平台交流、合作、服务的功能,各方充分发挥协同优势,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激励、约束等组织管理机制,以规范乡村合伙人的行为,保障合伙人模式的顺利运转。

    信任优化规范,规范耦合信任。乡村合伙人及其他相关主体建构彼此之间的信任,不仅促进信任的自我强化和积累,也推动了规范的优化。规范建立发展使信任实体化、公共化。合伙人模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乡情感召、以才引才、柔性引才、规范引导的招募方式,“基础合伙人”到“成长合伙人”再到“核心合伙人”的晋升模式,使抽象价值层面的信任以制度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具实体性和公共性。

    人产联动:社会资本助发展

    信任铸灵魂。信任是人才-产业联动发展的基础。社会信任的增加,降低了市场主体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的可能性,让市场主体敢于、乐于投资农村和农业, 从而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与各种新业态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构建起了新型的组织形态和发展业态,既能满足乡村合伙人的经济利益,又能盘活当地经济,为可持续性人才产业联动格局的形成铸造灵魂。

    规范立凭依。规范是人才-产业联动发展的保障。规范的功效在于利用互惠性规范和约束性规范来引导个人行为,从而提高集体行动效率。一方面,信息共通、技术共享、成本共担的互惠性规范为乡村合伙人提供经济优惠,通过“柔性引才”,让他们能在当地没有后顾之忧地发展产业;另一方面,制度规则等约束性规范对乡村合伙人的基本经营状况进行强制性要求,为产业发展注入“刚性智能”。

    网络成闭环。作为社会资本的三维变量,网络、信任、规范三者相互促进,互为支撑,构成闭环。乡村市场-社会网络中的各利益相关方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共享资源,建立社会信任,健全社会规范,又进一步构建并扩展网络,形成良性循环。这为乡村发展带来生机,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乡村合伙人”模式推广策略

    量身定策引才“入伙”

    强化政策引领,持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高效的运行协调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县委副书记靠上抓、集成改革领导小组具体抓的模式。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实行专家顾问咨询制度,邀请高校知名专家对合伙人模式进行全程评估跟踪。完善合伙人模式政策体系。对合伙人在项目报批、土地流转、资金补助、信贷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成立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打造县级乡村振兴工作站,积极为招募村收集整理发布招募合伙人信息,为乡村振兴合伙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全方位服务。积极协助招募村与乡村振兴合伙人进行对接商洽,签订合作协议,指导招募村与乡村振兴合伙人开展合作。


    拓宽招募渠道,加快培育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在试点片区成功的基础上,坚持以点带面,发挥乡村振兴延伸效应,吸纳返乡创业人士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加入“乡村振兴合伙人”队伍,以股份制形式吸引更多合伙人,围绕田园乡村、特色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提供知识技术入股合伙方式,吸纳各类专家学者、技术能手加入合伙人队伍,帮助解决乡村产业升级、农业成果转化等技术难题,为乡村发展带来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搭建合伙人招募平台,设立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联络站,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发挥自身资源和人脉优势,以协助招商的形式助力家乡发展。深化校地合作,建立高校乡村振兴工作站,吸纳高校师生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春风化雨护才“筑梦”

    建立规则导向的约束监督机制。首先科学设立准入筛选机制。合伙人平台的项目招募标准会影响团队与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推进效率,应该遵循广泛发动、精准纳入原则,做好合伙人的资格评估、审查与筛选工作。其次建立健全合伙人流动晋升机制。通过把合伙人设置为基础合伙人、成长合伙人、核心合伙人三级,可以逐级考核晋升。核心合伙人可成为平台的股东,参与平台所有业务的分红。最后逐步完善考核退出机制。不能适应乡村业态、不遵守合伙人运营规则、无法推动乡村振兴的合伙人会被逐级清退,严重者强制退出。

    筑牢合伙人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合伙人内部坚持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模式,平台内部要积极共享技术、渠道与知识等资源,共同致力于乡村发展,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注意遵循市场规律,谨慎经营,共同规避市场风险。在合伙人外部,政府充分发挥协调保障作用,通过经济补偿、重新安置等方式给予村民安抚,通过广泛政策宣传,促进村民对合伙人模式的理解。

珠联璧合“才产”联动

    以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振兴。培育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基于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秉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原则,每个产业链条上都有专长的合伙人进行开发经营,真正形成人才-产业联动的局面。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民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文旅研学产业、当地特色产业作为突破点,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产业兴旺保障人才深嵌。以产业振兴带来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红利为支撑,进一步引贤纳贤、留贤固贤,提升合伙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提升乡村合伙人、政府、乡村在社会资本体系的协同优势,发挥人才嵌入作用,构建乡村人-产协调共进新格局。进一步筑牢“合伙人招合伙人、合伙人招项目、项目招合伙人、项目衍生项目”的“结网拓圈”式的可持续性人才产业联动格局。


    感谢“策论中国”参赛团队:山东大学《“梧桐引凤,山乡焕颜”——“乡村合伙人”助推乡村人才-产业联动的机制探究》团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