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融杭发展 现在还那么香吗?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对于经济大省来说,现在龙头城市产业群的带动需求迫切且真实。

    融杭发展 何其“卷”也

    近日,《绍兴市融杭发展规划》发布,这是绍兴首次专门出台融杭规划,它也成为杭州都市圈首个专门出台融杭规划的城市。

    在这份规划中,绍兴将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作为融杭重点区域,兼顾嵊州市和新昌县,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联合攻坚、产业体系迭代升级、民生服务共享互惠、生态绿色共保共治、文化旅游创新融合、社会治理联动一体、开放合作协同提升八大同城发展行动,力争打造浙江最具示范意义的同城化实践单元。推出53个融杭发展项目规划,重点打造十大标志性工程,2027年,初步实现融杭重点区域与杭州中心城区同城发展,2035年,融杭发展跨入更深层次,逐步走上全域同城化发展之路,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融杭发展,绍兴为何这么着急?在杭甬之间,绍兴融杭甚至是“唯一选择”,作为杭州都市区的次中心城市,交通上与两地地缘相近互联互通成本优势大、产业上杭绍两地互补性强、“背靠大树好乘凉”依托杭州都市圈的庞大吸引力提升城市能级,众多明显利好的刺激下,不仅是杭州都市区内,国内众多都市区内的城市,融入中心城市发展,都是大家的“必选项”。

    而在浙江,这种融入可能还有自身的独特背景,发达的县市经济体,经济发展权更多握在本级,这也就有了市场化与行政相辅相成选择的基础,既然都市区内的市场在中心城市、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在中心城市、发展的优先级也就自然向中心城市靠拢,至于自身所属的地级市城区,不是物理距离不够近,就是经济发展“心理距离”太过远。比如义乌和金华、长兴和湖州、海宁和嘉兴,在浙江,这种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现实原因,造就了绍兴融杭发展的坚决与肯定,甚至是在其他城市看来的融杭融的“有点卷”。

    不过,这种选择远远不止绍兴一地,在嘉兴的海宁,当地甚至愿意拿出土地与杭州共同规划,交通的互联互通更是不遗余力,重心全在融杭、产业发展与杭州深度绑定、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益,都是海宁当地融杭的动力。

    融杭发展 现在还香?

    杭州自身的发展,一直以来是浙江省内的大事。从互联网之都到数字经济第一城,近十年来,杭州的成长本身就是国内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周边县市经历了一轮理解杭州发展模式、融入杭州发展模式、甚至有了变成杭州发展模式的想法与冲动。

    而目标一旦定的过高或者不甚清晰,融杭发展的“另一面”也就逐渐从“水下转到水上”。产业的错位发展大多停在“纸面”上,受限于当地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所限,大多数周边县市融杭发展带头先涨的不是产业而是地价,配合以融杭发展的所谓“外溢”型资产需求,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快于城市成长的速度。“地大而不强、产业多而不富、规模扩张但效益原地踏步”,在这些困难中,一旦周边县市选择出现偏差,积累的相对优势反而会被逐渐连累。

    对于杭州这座区域的“龙头”城市来讲,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周边融杭县市的选择。杭州的选择,往往就是融杭县市未来的“必选项”,杭州每一步的脚印,都将踏在这些县市的土地上。而杭州目前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增长极乏力、新产业布局路径不清晰等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突围办法,都市区内的其他城市也必然受到影响。

    融杭本质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与杭州融什么?相较于杭州自己有什么?融入杭州自己要什么?对于这本账,相信未来杭州周边县市将会越算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