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很短,短到期房买后现在可能才刚刚入住;三年时间很长,长到核心区域从增量土地供应市场转到存量土地供应市场模式,也就是俗话讲的,三年,该卖的地基本就已经卖完了。
1.杭州大成北:情况太复杂
一条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在其他交通方式还不发达的时候,大运河就是一条“金腰带”,哪个城镇在旁边,哪里就会发展为商埠,虽然走进工业社会后,运河的出行属性降到冰点,但是对于大工业所需要的稳定且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需求来说,这条大运河还是一条发展工业的“金腰带”。放在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的杭州来说,杭州城北方向土地相对平坦,沿着运河,这里就成为了杭州的传统工业聚集之地,这就是老杭州人眼中的大城北。
杭州大城北“转身”从2016年开始。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杭州难得拥有如此平整开阔且可大量开发的土地,由此大城北开始了以三年为期的行动规划。经过一轮狂飙突进的建设过后,杭州大城北已经完成的建设数据出炉,根据杭州官方对于媒体提问的回复显示:首先,杭州大城北的建设用地以存量为主,根据大城北国土空间规划,大城北地区已建设空间约占整个规划城镇开发边界总规模的87.2%,尤其是绕城高速范围内已建设空间更是占到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总规模的92.5%。同时,整个大城北地区现状仍存在较多低小散工业园区,低效工业用地面积约占总工业用地面积的83%。
显而易见,杭州大城北的情况很复杂。传统意义的杭州大城北核心区域增量土地开发已经进入“平台期”,而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在当前城市发展的阶段,产业的“短板”才能真正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和未来。杭州大城北情况的复杂就在于:存量的土地效益该如何真正盘活?
2.杭州大城北:这里的未来怎么样?
在一个存量土地市场中,效益完全来自于价值。土地的价值从房地产开发如何向产业跃升,这是摆在全国大多数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大题”。而这道“大题”在杭州大城北中,显得尤为迫切,也更加艰难。
在杭州大城北区域内,产业园区不可谓不少,但是从分布来讲,这些产业园区散而不强,产业布局优势并不明显。说的更加直白一下,就是既无龙头带动又无“小而强宝藏产业”,这样的布局模式放在整个杭州都市圈内看,不利于产业链培育和形成。回到土地的利用模式上讲,既然大城北核心区的土地已经超过9成被利用开发,再一味的只追求住宅和商业的开发,短期内拉高板块土地价值的“短平快模式”已经是难以为继。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反过来又会长期限制板块的发展。
两难并做一难,可以看见本轮大城北新的规划中,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开始被真正提上“日程”。解决产业园区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当前就变得迫在眉睫。而这一区域的未来,就取决于新一轮行动规划到底能否解决产业的问题,如果解决得当,这一区域,毋庸置疑将会成为杭州的一个新增长极,但是一旦“雷声大雨点小”,轰轰烈烈的大城北开发,可能也就在事实上宣告“短期破产”。
3.杭州大城北:城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杭州地价的攀升,在前一轮的房地产周期影响下,杭州城市界面呈现出少有的“东西南北四面出击搞建设”的状态,这在全国城市发展中,也是少有的。在这种“萝卜多了不洗泥”的开发模式下,周期冲顶的时候,很多潜在的问题都会被“高预期性”所掩盖,一旦房地产周期和产业面临困境双重压力“到达战场”,预期从强转弱往往就是一夜之间的“故事”。
不仅是大城北,杭州这几年大多数的热门板块,在城市区域发展中,都将面临这种“拷问”。从城西到都市圈的南部边缘,无一例外。这个时候,这些区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产业配套。如果大城北闯不出一条新路,对于杭州大多数区域来看,前景不会像之前那么乐观,至少大多数市民的预期会从高歌猛进转弱。
对于这一区域,时间真的要不等人了。
本文为粉丝天目山投稿,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