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锅包肉办、烧饼办、沙县小吃办……到底该办什么?

    办公室,可以是一种临时机构,但是办什么,可不能是拍脑袋就能办好的。

各地有多少“小吃办”?


    地方为小吃和美食设立办公室,最出名也是最成功的当属沙县“小吃办”,早在90年代初,当地就成立了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简称就是“小吃办”,之后这一机构又改为政府办公室下设的事业单位——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听着好像是一个没有什么官方背景,但是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有组织、编制、经费和职责的机构,并且它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负责沙县小吃的技能培训及小吃的推广和宣传。

    除了沙县的“小吃办”,丽水缙云还有一个“烧饼办”,和沙县“小吃办”任务基本一致。而这两个小吃办公室,可谓是战绩“斐然”。根据媒体报道:沙县小吃已经成为覆盖66个国家和地区、门店达8.8万家、年营业额500亿元、带动就业30余万人的特色产业;缙云烧饼已在中国各地开了8000多家门店,品牌分店还遍布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各地成立专门机构服务小吃和美食产业链,更是不胜枚举,2000年兰州市举办兰州牛肉拉面技术比赛,成立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2016年潼关肉夹馍协会社会团体成立,随后“潼关肉夹馍”被注册为“地理标识商标”;2018年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成立了煎饼馃子分会,还制定了团体标准。不过,相较于沙县“小吃办”和缙云“烧饼办”,这些专门机构对于美食成链的促进作用似乎并不明显。潼关肉夹馍协会还出现过起诉上百家小吃店,理由是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潼关肉夹馍”商标,要求商户赔偿,金额为3万元到5万元不等。如想继续使用上述商标,需选择加入协会或协会授权的企业,加盟费为9800到99800元不等。一时间该协会做法被推上风口浪尖。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微博表示,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无权向潼关特定区域外的商户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收取加盟费,最终,这一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以潼关肉夹馍协会停止对全国潼关肉夹馍经营者的维权行为并道歉收场。

什么办公室不重要,重要的是办什么?

    可以明显看出,即使是基于一样具有全国知名度和普及度的小吃,即使是一样的运作模式下,依然有的小吃办、美食办真正做到了促进产业发展,但有的却做的不伦不类,不仅累赘,更背离了初衷。


    什么办公室不重要,重要的是办什么,这才是根本。

    从这一点上,锅包肉办要走的路还很长。美食出圈,本质是特色出圈,不管是沙县小吃还是缙云烧饼,可以明显看出是这些小吃赢得了口味、抢来了市场,而小吃办的入场恰到好处的又规范了经营、叫响了品牌。反之,就像肉夹馍办、馒头办等一系列做砸的小吃办,无一例外的都走上了收钱的歪门邪道,“薅羊毛”的思维明显。

    目前,社会对于锅包肉办的质疑和担心,也就出现在了无法认同和评估出这一小吃办未来要走的路而已。在办什么的问题上,锅包肉办之前提出的愿景是否和自己的能力匹配,也是社会担心和质疑的。

锅包肉这盘菜 能“炒”多大?


    锅包肉这盘菜,有多大产值?当地真的了解吗?紧紧依靠一场比赛,推广一个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小吃,作用极其有限,甚至有点“离谱”!

    诚然,地方有通过小切口美食带动文旅的迫切需求。但是,用一个不具备独特标志标识的家常美食“代言”整座城市的文旅品牌,显然是不够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有人可能会因为方便实惠的小吃记住沙县,也会有人因为锅包肉记住东北,但是因为锅包肉能记住吉林吗?对于锅包肉这盘菜,当地能“炒”多大呢?

    话题出圈、网红城市,确实目前地方文旅的前哨主战场就在流量争夺上。争夺流量就要有策划和话题,但是话题一时热,最终也要靠社会买单才能实现价值变现。在这一点上,锅包肉办和当地显得尤为脆弱,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现在,事后我们回头来看锅包肉办,“花期”是不是有些过于短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