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和郑州都是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悠久,经济发展快速,交通网络发达,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本期微评就来讲讲,武汉和郑州,谁更能承担“中部第一城”重任?
历史悠久和交通便利
从历史文明来看,郑州历史早于武汉,武汉历史比郑州丰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长江边的武汉人不拘小节,性格积极且率性,与黄河为邻的郑州人性格温和,中庸且不失热情。
郑州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历史上不少朝代在此建都设州,域内留存众多文化遗产,比如巍然屹立的商代古城墙遗址;坐落在黄河郑州段的大河村遗址以及相关博物馆;新建的炎黄二帝塑像代表中华民族之创始;工业遗存与现代文艺相融合的文创园成为新晋打卡地。
武汉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湖北省博物馆收集和展出的楚国时期文物成为追溯历史的重要依据;东湖楚文化游览区运用历史再现楚国实景;江汉关大楼和钟声诉说着近百年历史,历史建筑遗产群建构起独特的城市记忆;唐代诗人笔下的“黄鹤楼”是地标景点;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武汉长江大桥”成为标志性建筑。
历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底蕴,抱团成圈是当下城市群竞争新路径,比如郑州都市圈不断扩容,终于在2023年拿到国家级都市圈“入场券”,制造业体量大,交通枢纽优势明显,临空经济和中欧班列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武汉都市圈2022年就跻身“国家队”,以主城加副城作为城市空间发展体系,通过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从“黄金十字架”普铁时代王者到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郑州这座城市由火车拉来又被高铁唤醒。湖北正在构建以武汉为核心超“米”字型高铁枢纽网,同时布局航空专业货运枢纽、长江航运枢纽、国际铁路货运枢纽。也就是说郑州四通八达交通动脉已为经济发展供能,武汉则在加速建设。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铁路货运量和航空货运量远高于武汉。
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显示,武汉和郑州都位居全国前20,如果细分,武汉排第8位,郑州第18位,两城属于不同梯队。确实,如果单看GDP,以最近的2023年数据为例,武汉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郑州约为1.3万亿元,武汉发展远超郑州。城市发展不能只看一个指标,要从多维度评估。
先来看产业结构,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三次产业结构为2.4∶34.0∶63.6,近年来,武汉着力提升产业集中度,支柱产业呈现区域化聚集发展,并能及时捕捉最前沿的工业科技,成为先进“智造业”基地,第三产业贡献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郑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3:39.4:59.3,2023年,郑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速领先于武汉的4.6%,位居主要城市前列。郑州GDP增速背后,工业功不可没,汽车制造业成为拉动经济的绝对主力。不过,近年来郑州开始追逐服务业,逐步缩小第二产业,准备在新赛道发力。
武汉聚焦新质生产力,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人才吸引、产业结构等方面,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看似遥远,实则近在身边,比如“萝卜快跑”目前在武汉投放了数百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截至2024年7月,武汉市自动驾驶累计服务198万余人次;无人驾驶线路轨道交通5号线日客流量高峰超过60万人次;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武汉光谷空轨成为网红打卡点。武汉将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公共交通设施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郑州发展得益于交通便利,商贸活跃,市场规模大,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位居中部第1位,其中郑州进出口完成2493.5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5.6%。郑州支柱产业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食品制造业、生物及医药产业,也在积极构建高能高质高优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注意的是,科技、金融这类服务业既要依托扎实的工业基础,也要依靠国家政策和顶层设计,只有强大实体经济,才有资格挤进高尖精新科技赛道。
宜业和宜居都重要
城市竞争力除了产业发展硬数据,常住人口数量也能从侧面反映城市吸引力。这里关注到两组数据,第一组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就是对比武汉、郑州全域范围内常住人口,郑州“险胜”武汉。如果对比数据换成城区常住人口,武汉人口数明显高于郑州。人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武汉高校毕业生留在武汉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主要是科技创新带来更多高层次岗位,数据显示,近三年留在武汉就业创业大学生多达96.8万。反观郑州,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人口虹吸效应主要来源于制造业,相比而言,人才竞争优势不够突出。
武汉高校资源丰富,是全国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双一流院校有7所。郑州高校数量也不少,但双一流高校只有1所。高校数量不是目的,质量才是。医疗资源方面,武汉数智化医疗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郑州构建市域一体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教育和医疗考虑,武汉提供的选择余地更大,智慧化程度更高。
武汉和郑州的住房均价还算合理,网络资料显示,两城房价约为1.5万元/㎡,如作对比,武汉的房价稍高于郑州。但和东部沿海城市比,武汉和郑州房价更友好,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低。因此,也有前些年奔赴深圳、广东、上海等地就业武汉本地毕业生,积累社会经验后,反观城市消费成本、居住成本,选择回到武汉发展。
总的来说,武汉是多元创新的城市,底蕴丰富,青春有活力;郑州是传统文化上的现代化城市,历史悠久,快速崛起。作为中部主力城市,武汉和郑州都助力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