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超2500亿、2019年超2800亿、2020年超2600亿、2021年超3100亿、2022年超2100亿、2023年超1700亿、2024年上半年超590亿,近7年的时间里,杭州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超过了1.5万亿。现如今,杭州7年的购房调控政策全面放开,市场管理思路从收到放之间,从土地到住房、从住房变成资产、既而由资产变为财产……杭州房地产企稳,企盼的是什么?需要稳的又是什么?
一、从限制再限制到应放尽放 交给市场?
从2018年以来,杭州的购房政策调整基本遵循了循序渐进的特点,虽然出台的多为限制性政策,但是政策的加码往往采取“渐进式添油法”,从购房资格、信贷资格等市场准入门槛上,在地价竞拍、房价限价、新房限售等交易规则上,购房调控政策“多箭齐发”甚至是出一个补丁就再打一个补丁,如此循环往复,杭州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摇号买房、新房和二手房倒挂等一系列“神奇现象”。
终于在这个月,杭州宣布又再次调控购房政策:新房全面取消限价,商贷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统一为15%等“又五条”新政,一夜之间,仿佛“换了人间”……
7年的杭州新房限购摇号政策,一直被诟病是“替富人省钱”,也就是说在新房行政限价的背景下,高端房子的消费被抑制,房子价格和价值分离扭曲。而新房限价政策催生的二手房价格与新房价格“纸面倒挂”又催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炒房的投机。
基于这些现实理由,本次结束7年的新房限价,市场上主流观点认为终于可以把房子价格交给市场,限价的取消,有望让房子回到商品和产品属性,什么产品就该什么价格,言外之意甚至衍生说杭州房价要涨的深层次逻辑推理。难道限价的取消,真的会有这么灵验吗?
二、从土地收储到居民财产 路有多长?
从土地的“面粉”转化为新房的“面包”,再从新房的“面包”转为居民的财产……这一路的价值转化,核心就在流动性。观察一个地方的房地产市场,观察房价只是表面文章,重点还是要看它的流动性变化。
在土地市场上,可以明显看出,今年杭州的土地出让收入不出意外将会“腰斩”;从二手房价格上,不少小区出现的降价潮是谁也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从新房的去化上看,杭州大多数区域的新房限价已经是“名存实亡”,买来就赚到一二手房的差价,逐渐变成了“买来就破发”。这一切的背后不单单只是杭州二手房市场的价格“一夜回到XX年前”,而是在本该有旺盛交易需求的市场劈头盖脸遭遇“一桶凉水”,流动性被抑制,某些板块开始价格“踩踏”,悲观预期瞬间传导到新房市场,新房市场去化能力降低,直接导致土拍市场“异动”。上涨是从土地这个“面粉”开始,而下跌却不能从土地市场这个“面粉”开始,这是杭州房地产的基本面,抛开基本面去讨论楼市,既不现实又显得略微“幼稚”。
从土地变为财产,在漫长的价值转化之路上,可以明显看出关键就在流动性。任何一个转换环节的“死水一潭”都会最终导致危机的出现。
三、从保流动性到企稳 “关键先生”何时出现?
房地产止跌企稳,是当前明确的号角声,止跌企稳的路径也很明确,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如果严控增量对应的是稳住土地的价格、优化存量对应的释放流动性、提高质量则是对这些年不少城市房地产开发乱象的“拨乱反正”,这样的房地产定调“三支箭”反应出的是政策对于市场的宏观管理预期。预期若是如此,那关键指标就是地价、核心指标就在“一城一策”中的流动性、长期指标则是放开行政限价后市场的选择。对于杭州来说,财政需要的关键指标、市场关注的是核心指标、居民梦寐以求的是长期指标。
那么,限价全面取消后,这些指标会有翻天覆地的结构性调整吗?市场的流动性释放真的会像是极度乐观者预计的那样:“出了病房就进厨房”?甚至是对于现在的市场,好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真的会异常的高吗?未来杭州的豪宅真的可以大面积“屹立不倒”吗?或者说,刚需急着上车吗?中产扛的住吗?富豪还愿意投资杭州楼市吗?
放开限价只是关了一扇门,至于打开哪扇窗,远远还没有真正确定加肯定呢!杭州楼市的“关键先生”,也就是土地市场的关键变量,远远还没有登场让大家“一睹真颜”!“关键先生”为何不出场?很简单,流动性到底能释放多少,“关键先生”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
当然,现在杭州楼市各利益相关方最积极的一个群体可能还不是开发商,而是互联网各种看楼市的自媒体,毕竟,一个各说各话分化的市场,意味着分歧代表着机遇,他们终于能“回口血”了!结尾挂个彩蛋开个玩笑(楼市自媒体),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先向大家道个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