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我省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数字浙江建设的持续推进,具备“数字化”核心能力的乡村人才队伍在我省乡村振兴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省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背景下,面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乡村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总体来看,我省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短板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二是政策支持缺乏系统性与精准性。三是乡村数字化人才面临本领恐慌。

    据此,徐东涛等专家提出大力推进我省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补齐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一是着力构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乡村带宽工程建设,扩大5G及光纤网络在乡村地区的有效覆盖率,同时布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共享平台,为强化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撑;二是推动数字赋能农业生产设施改造升级,以智慧农业发展为目标,落实国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结合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智慧农业生态圈;三是加快构建包括线上交易、在线支付、食品溯源、仓储物流、金融服务在内的数字化农产品交易平台,完善线上交易与线下履约相结合的“交易+交付+金融”的农产品流通新生态;四是积极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基础公共服务,将“新基建”元素融入乡村数字化人才生活保障体系之中,实施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乡村治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确保乡村数字化人才高质量共享乡村公共服务。

推动政策支持系统化与精准化

    一是在项目支持上,探索专列“乡村数字化人才”项目跑道,推出一系列以乡村数字化人才为主要牵头人的项目申报计划,加大项目支持经费,增派项目指导专家,推动乡村数字化人才项目有效落地;二是在人才招引与保障上,专门研究制定乡村数字化人才引进、培养、管理、认定、评价方案,加大乡村数字化人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购房、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力度,解决乡村数字化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在资金支出上,探索建立乡村数字化人才金融服务专员制度,创设乡村创业信贷、保险、担保、基金等专属产品,大力盘活闲置宅基地打造“乡村数字化人才产业基地”,为提供宅基地使用权并参与产业建设的本土人才给予“就业薪金+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经营现金”等多重收益;四是在创业服务上,成立乡村数字化人才协会与创业产业园,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耦合,搭建项目申报、审批、落实等环节在内的全流程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为乡村数字化人才提供规范化、便捷化、精准化、协同化的乡村创业服务。

优化乡村数字化人才认定与评价工作

    一是在人才认定上,建议以“是否具有数字化技能”和“是否服务于乡村发展”为基本尺度,将乡村数字化人才的认定范围规范于技术指导类、经营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生产技能类、文化旅游类等五种类型,在五种大类下进一步细化拓展乡村数字化人才的具体内涵;二是在人才评价上,打破学历、资历等壁垒,设置数字化专业技术等级,制定专项职称评定办法,支持各类乡村数字化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公平公正开展乡村数字化人才评审工作,让更多“土专家”拥有“真头衔”;三是在人才激励上,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数字化人才选树机制,丰富寻找“十大数字乡村先锋人物”“百名数字新农人”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类媒体宣传通道定期推介先进典型,进一步提高乡村数字化人才社会认可度和身份自豪感。

构建乡村数字化人才全方位一体化培育体系

    一是加快数字化高精尖人才培养,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急需领域,加大对数字化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鼓励带头开展农业项目攻关,为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具有引领性的智力支持;二是加快构建校地数字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各级政府要主动对接农林院校和高职高专,共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开设数字化实务课程,加强产业技术培训,推进农业生产一线与校园育人平台深度融合,为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通可持续的人才输入渠道;三是加强职业院校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培训。大力发展面向乡村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推动下设乡村数字化人才培训学院,为乡村原住民及职业农民提供培育渠道,从而为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为直接、便利、有效的教育保障。

强化乡村数字化人才系统化能力培训

    一是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大力支持乡村数字化人才熟练掌握视频号、企业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经营工具,降低乡村网络交易门槛,开展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品牌推广、电商运营和物流管理等实操性培训;二是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围绕农产品生长规律、农业发展规律、农业防灾减灾等专业领域知识提供农田现场实训和模拟操作等课程,推动乡村数字化人才将数字技能与农业知识相结合,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三是加强融资能力培训,围绕数字化金融服务提供包括互联网金融产品、农村信用贷款、农村保险等在内的一系列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进农村、惠农民,打通乡村数字化人才多样化融资渠道。

营造良好乡村数字化人才成长氛围

    一是大力引导数字化人才融入乡村,积极邀请乡村数字化人才参与村党委举办的各种活动,支持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探索建立乡村数字化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给真正能干事、愿干事的数字化人才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进而增强其社会接纳度,提升创新创业信心。搭建特色平台促进服务优化,如临安昌化借助新农人联合会为返乡高素质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二是积极营造“乡愁”氛围,建立乡村数字化人才数据库,构建乡村社会网络,强化在外人才与乡村之间的精神纽带,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城市创业者、退役军人、精品工匠以及在外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线下层面建议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的政策宣传作用,线上层面建议通过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宣传当前国家和我省针对乡村数字化人才的优待政策,以此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数字技术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乡村数字化人才成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