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沙龙(一百八十四):如何让安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25年2月27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联合举办公共政策第184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主题为“如何让安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会议由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主持,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徐洪军、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少华,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谢伟、总经理诸葛斌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和发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40余位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加了第184期学术沙龙。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安全产业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是现代社会有序运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大家围绕“安全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安全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支撑”“安全产业发展新业态与应用场景”“安全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和互动交流。

安全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



    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诸葛斌指出,安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2023年我国安全产业总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年均增长连续5年保持在12%以上。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集群构建安全产业生态,形成了东部引领、中西布局、多区域联动的产业格局。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徐剑锋分析认为,安全产业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门类,跨行业、跨领域特征明显。安全产业以安全为目的,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分类,未来其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覆盖面也会越来越广。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书记孙元针对安全产业的挑战提出了三方面建议:突破核心技术、构建产业生态和强化人才支撑。他建议设立国家级攻关专项基金,深化国际安全交流,建立联合研发机制,构建协同创新示范区域,制定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并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激励保障体系。


    浙江圣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珂从需求侧角度分析,指出安全需求来源于对安全的认知,只有当安全被定义为状态的符合甚至风险的管控,提炼出安全的正面绩效,才会对安全产业的技术、产品、咨询服务提出需求。

安全产业的技术创新路径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房汉廷强调,信息技术是安全产业的根基。他分析了我国在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三大领域的技术现状,认为我国在信息基础技术上依赖进口,建议采取非对称战略,对领跑优势技术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优势,对具有并跑能力的根技术实行倾斜性投入,对跟跑状态的根技术创造良好科研环境。


    浙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晓燕分享了智能机器人与AI驱动能源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她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在替代高危环境人工、提高巡检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等方面的应用,认为AI与机器人技术重构了能源安全生产模式,从人防向技防转变,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


    闽通数智安全顾问(杭州)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生客提出,数字化是安全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关键是业数融合,让数字化真正融入业务流程。他分享了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数字化进行安全管理的案例,实现了人物广泛的全面数字化,大幅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

安全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与产业支撑



    宁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彭新敏从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和产业融合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她认为安全产业在创新上要把握不同产业的创新规律,在人才培养上应打造人才培养生态链,在产业融合上要拓展新模式新业态。


    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军杰以安全培训为切入点,介绍了培训现状、挑战和机遇。他指出,2023年安全培训市场规模已达480亿元,2024年预计达570亿元,年增长19%。但供给端存在资源分散、技术滞后、企业投入不足、政策协同和市场需求匹配难等问题。他建议构建标准化课程体系,推动校企合作和生态协同,强化数据共享与合规能力。


    松阳县中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李铁瑛强调,安全产业发展需要落到实处,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安全产业的基石。他分享了校企合作定制班、企业定制式培训班等实践经验,建议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野战派"老师,架设供需对接的立交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安全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与应用场景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兰建平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浙江安全产业跃迁之路的三大融合战略:AI技术与安全产业深度融合、数据要素与安全生态全域融合、制度创新与市场动能协同融合。他认为浙江在AI领域具备从算法到算力再到场景的三位一体优势,应将其转化为安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成思远分析了安全产业的宏观发展形势,认为安全产业已从被动保障跃升到战略保障地位。他从队伍建设、装备应用和系统搭建三个方面提出传统人力安保企业的升级路径,强调"队伍+装备+系统"的服务模式,以及政策和资本运作方面的建议。


    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领导王恒建围绕社区安全服务产业的实验途径,提出建立完整的产业基础、创新服务手段、获得政府支持和形成基层治理综合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的建议,强调数字化的作用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原一级巡视员、博士张建敏从外围视角谈安防产业发展,探讨了安全防范与隐私保护的平衡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平衡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从效率上考量安防产业发展,加强安防科普教育。


    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徐洪军强调了安全产业的战略价值,指出安全产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他建议在本质安全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方面创新,实现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水平,实现应急救援装备的现代化智能化。


    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谢伟在讨论交流阶段指出,作为国内综合安全服务领军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安邦护卫集团面临传统安全服务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双重压力。他表示,集团将打造科技型综合大安全服务集团,并希望通过“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布局,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总结指出,这次学术沙龙大家重点围绕“什么是安全产业”“为什么要发展安全产业”“安全产业发展有何特点”“安全产业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发展安全产业”等五个关键进行了深入研讨,16位领导、专家和学者会前都作了认真充分准备,发言质量高,对策建议针对性强,共提出了108条意见建议,很多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将安全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重要参考。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产业。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但通常来说,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通常在5-10%。目前,安全产业拥有市场需求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就业带动力强和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基本特点,具备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的基础和潜力。

    浙江的安全产业起步早、起点高,新时代新征程浙江安全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安全产业从业人员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要紧紧抓住安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的历史性、战略性机遇,科学制定冲击世界500强的战略规划,在国内不断做实金融安全、综合安防、应急处置、安全生产、基层治理等业务,不断拓展业务版图,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和家庭个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安全保障服务。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将优质的安保服务输出至世界各国。现就如何将安全产业培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成立浙江省安全产业协同发展联盟。由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广泛吸纳安全产业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作为会员,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行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共享前沿信息,制定行业规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2.研究制定《浙江省安全产业 “十五五” 发展规划》。深入调研浙江安全产业现状,分析优势与不足,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如产业规模增长指标、重点发展领域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战略指引,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3.将安全治理费用纳入浙江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范畴。各级政府依据本地安全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技术研发补贴、安全产业园区建设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4.浙江省各级人大组织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执法检查。人大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排查安全隐患,对违规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有效震慑,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促进安全产业市场的规范与繁荣。

    5.健全促进浙江省安全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从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土地供应等多方面发力,对安全产业给予税收减免、低息贷款、优先供地等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资本、人才等要素投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6.加快制定《浙江省安全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明确安全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规范产业准入、市场竞争、技术标准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使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有序推进。

    7.着力推动浙江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设立安全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8.着力培育浙江安全产业市场需求。一方面,出台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安全新技术、新产品,给予补贴或奖励;另一方面,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引导企业和公众主动购买安全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规模。

    9.推动浙江安全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浙江安全产业企业参加国际安全产业展会、学术会议,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海外市场,提升浙江安全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本次学术沙龙为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引导,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时代背景下,安全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