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十六两】邯郸学步的非ST一元闪电退市:“市场选择”沦为“操纵竞赛”

编者按


一个案例胜过一堆说教。经证监会苦口婆心劝了4个月吉林老板终于悔悟自愿卖身还债,近日上市公司*ST华微(600360)一纸公告,实控人开始洽谈卖掉股权,并将以出售所得填补自己造成的15亿资金窟窿,从而化解退市危机。6月23日晚间,嘉澳环保(603822)发布公告称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而这是2021年以来的第二次被处罚,从股价表现来看,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一直在40元以上,最高为65.54元。截至6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为50.54元,距离一元退市十万八千里,但2021年-2024年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叠加连续的信息披露违法被处罚引起投资者退市的担忧。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发现监管部门对于退市的处罚其实很耐心很温柔。再结合益智教授文中山子高科与中银绒业的截然相反的做法与结局,以及广大读者闻所未闻的中外股市轶事,我们觉得取缔非ST股票一元闪电退市规则以及拨乱反正已经箭在弦上。权力失去了制约的笼子、缺失了透明的约束,就会发生这些岂有此理竟有此事的咄咄怪事。近日最高检检察侦查厅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办理法律规定可以由最高检立案侦查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犯罪,这对于各级监管执法部门的权力滥用是个威慑,体现了党中央对维护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对严惩司法腐败、类案不同罚、选择性执法的鲜明态度。

    中银绒业(000982)在2024年6月21日非ST一元退市,该公司股价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其中有十个跌停板)达到0.49元后,即使后续8个交易日连续10%涨停也无法重回1元上方,所以后面便是惨烈的连续一字跌停板,直到第20个低于一元的0.18元锁定退市,中间没有常规的股价异动停牌核查。这哪里是深交所对质疑非ST股票一元闪电退市合法性的回复“投资者的市场选择”?完全是违规执行非法规则的结果,即使是学习美国股市的经验,且不提美国有180个交易日的缓冲期,其实美国股票根本没有涨跌停板,即使假定连续179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且第179天的股价只有1分钱,第180天也可以涨100倍高于一元。在A股搞一元退市完全没有配套制度,属于典型的信息披露违法复合体。

    大家看看美股“脑再生科技(RGC)”从2024年12月的0.09美元(长期低于1美元)涨到2025年6月的83.6美元涨幅达928.8倍就知道A股非ST一元闪电退市的无厘头了;受母公司非法集资暴雷事件(涉案超百亿)实控人关联、业务依赖及监管审查三重冲击的港股金石控股集团(01943)从2025年1月的0.06港元逆风翻盘至2025年6月的0.5港元,虽然早已低于1 港元20个交易日,但没有退市涨幅却已高达8倍;股价长期低于1港元的国泰君安国际(1788)6月25日一天暴涨2倍。即使在美国的退市板粉单市场,也没有涨跌停板,如安皮奥制药(AMPE)股价从6月12号的0.0027美元暴涨至13号的0.1161美元,一天暴涨42倍;造假退市到粉单的瑞幸咖啡从2020年的0.95美元涨到今年最高38.88美元,市值达92.7亿美元(约700亿人民币元)。

    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股票北京时间2024年6月3日股价从高位的7267156.10美元一路狂泻至185.10美元,市值也从9070.5亿美元一度缩水至仅2.66亿美元,一天跌幅高达99.97%,问题的根源在于综合报价协会(CTA)发布的价格数据出现故障,再加上一名纽约证券交易所员工的操作失误导致了这场“闹剧”。6月4日早间,纽交所发布公告称,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撤销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50至9:51之间价格低于或等于603718.30美元/股的所有由于报价问题相关的错误交易。17天后,中银绒业成为深交所首家非ST一元闪电退市股票,搞得没有签署“退市买者自负”协议的“捡烟蒂”长期投资者心如刀绞,不知所措,一年多了这个惊心动魄的非法退市规则导致的“闹剧”在各强力部门大力保护投资者的表态下至今依然没有终结。

    世界不缺闹剧,关键要及时纠正。2017年8月11日,纳斯达克上市的来自浙江诸暨的海亮教育(HLG)以10.18美元/股开盘后不久,于美国东部时间9点35分便一发冲到199999.99美元/股的天价,成交700股,涨幅高达2020101.92%,这笔交易总值达到1.399亿美元。按照异常交易股价统计,海亮教育市值一度达到5.4万亿美金,是当时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苹果公司(市值约8319亿美元)市值的近六倍,直接成为美股市场第一只达到万亿市值的企业,目前最高市值纪录依然保持。如果按照“投资者的市场选择”谬论,具有“先进经验的美国市场”绝对不可以取消上述市场交易,事实是毫不犹豫地取缔了,非ST股票一元退市闹剧的恶果有关部门似乎还在坚持。

    中银绒业4年前刚刚通过破产重整保壳成功,实际上是家很干净的公司,资产负债率退市前仅20%。这次遭遇非ST一元退市除了规则误伤外还叠加其特殊原因:股东结构分散,第一大股东恒天聚信持股仅6.39%,且有中植系背景(中植系去年已流动性枯竭,同属中植系的经纬纺机已经主动退市,大股东溢价回购中小股东股票,一定程度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公司转型新能源新材料业务遇阻,2023年和2024年两次大幅商誉计提万贯实业2.2亿元,实际经营仅微亏几千万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股东人数已达11.62万户,2024年6月非ST退市时股东人数更暴增至15.61万人,都是逢低吸纳奉行巴菲特“捡烟蒂”投资策略的中小价值投资者,但都受违背价值规律和信息披露违法的非ST一元闪电退市规则影响损失惨重,市值从重整后的约200亿元严重缩水到7亿元。

    再看隔壁邻居山子高科(000981)的情况,其前身为银亿股份,2020年6月法院裁定受理银亿股份的破产重整申请,梓禾瑾芯以32亿元对价受让公司29.89%股份(约29.88亿股),成为控股股东。重整计划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实施(每10股转增14.82股),总股本增至近100亿股。重整计划于2020年底执行完毕,公司名称随后更改为“山子高科”。公司逐步剥离地产业务和亏损资产,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半导体产业。重整后因股本大幅扩张(近100亿股),公司股价叠加业绩巨亏(2018-2024年累计亏损超150亿元)长期承压。

    山子高科2024年7月底股价跌破1元至0.77元。但公司随后发布救市小作文,宣布6-10亿元回购计划,实控人计划增持1000万股。然而直到2025年1月仅回购了101.46万元,增持仅4.65万股,后将计划延期至2025年7月底。同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资产重组措施:2024年6月以6.01亿元出售旗下银亿地产100%股权;2025年1月1日公告拟出售宁波昊圣51%股权,交易对价6.63亿元;同日公告重组欧洲子公司业务,出售亏损的PPET股权,已收预付款10.5亿元。公司管理存在严重内控问题,2025年1月5日公告因信息披露和内幕信息管理问题,被甘肃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公司业绩持续巨亏,2024年净亏损17.33亿元,连续七年扣非亏损。

    可以说这两家刚刚债务重整后的非ST公司在去年6月均遭遇一元退市危机,一年来000981山子高科在包容性监管下展开一系列违规不断的操作,成功避免退市;而基本面远远好于其隔壁邻居的000982中银绒业却在监管违规不停牌的反向压迫下闪电退市。15.6万散户成为最终埋单者,期间没有签署“退市买者自负”协议的中小投资者数量暴增4万户,逆势买入12.76亿元,占比75.91%,成为非法闪电退市的牺牲品。

    而山子高科则通过大胆的花式操作成为退市制度套利的“幸存者”。在交易设计可疑的资产重组过程中,接盘方多为“老熟人”,如宁波昊圣买家杭州信泉的关联方曾参与山子过往交易;云枫汽车买家法定代表人竟与标的公司同名。此类操作涉嫌利益输送,却以“战略调整”名义获得“包容式”监管。通过出售资产一次性冲回现金流,掩盖主业持续亏损,例如,出售银亿地产仅获6.01亿元,低于账面价值13.14亿元,但剥离后短期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实现2025年一季度“扭亏”。尽管山子高科2025年1月因信息披露违规被甘肃证监局责令改正,但未影响资产出售进程,内控缺陷未被实质惩戒。

    此外山子高科还放出回购与增持的“烟雾弹”,2024年7月宣布6-10亿元回购计划及实控人增持1000万股,但至2025年5月回购金额止步101万元和4.65万股,四个月没有动作,回购价上限却从1.6元/股上调至3.35元/股,有诱导股价嫌疑。2025年4月25日全国首例因上市公司董监高未履行公开增持承诺引发的证券侵权纠纷案件采用示范判决机制进行审理,上海金融法院一审判令被告金某泰高管袁某、罗某共同赔偿原告刘某某投资损失506,130.96元,共同赔偿原告郑某某投资损失277,406.42元。

    从美国、香港股市的运行惯例以及山子高科与中银绒业“类案不同罚”的现实,可以明显发现非ST一元退市制度的非法与荒谬:中银绒业股东涣散第一大股东仅占比6.39%,从退市后大股东及董事会的消极应对行为看似乎管理层亦乐见股东一盘散沙,默认听证申请被拒,坐享在职消费与内部人控制以及更加宽松的退市板监管环境,坐视市值从破产重整后最高近200亿元缩水至不到8亿元;而山子高科似乎被一元退市规则倒逼出许多被监管部门默许的违法行为,监管对“保壳术”的容忍变相鼓励了报表重组而非实质经营改善。笔者在此无意指责山子高科避免退市的结果,实际上监管部门与山子高科实控人的配合在经济下行阶段避免了又一起非ST公司的非法退市,可谓“打败魔法的还须魔法”,避免了31.89万户无辜非ST股票投资者陷入一元闪电退市魔窟,目前市值仍高达200亿元。有人说000982退市是由于股本太大约42亿股,但000981股本达约100亿股,谎言不攻自破。

    中银绒业的退市与山子高科的“幸存”,绝非“投资者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制度漏洞下监管不公平的必然结局,市场选择已名存实亡成为庸政懒政的体现。“非ST股票一元闪电退市”的荒谬性,正在于其将规则公平偷换为操纵特权,最终由无辜投资者承担系统性风险。唯有让退市监管从股价表象深入经营实质,才能重建A股新陈代谢的尊严。光绪五年“王树文错捕冤案”曲折昭雪引出名言“你丢的只是命我丢的可是乌纱帽”,希望现在千万别将“非ST股票闪电退市冤案”进化成为“你丢的只是钱我丢的可是乌纱帽”。去年经历股价闪崩几乎归零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成为如今的全球投资巨头,巧合的是中银绒业也是经过破产重整的纺织企业,希望量子纠缠再度发威,遭遇信息披露违法复合体暴击的退市公司能够凤凰涅槃。

    搁笔之际,跳出一条信息:“沪深交易所拟将主板风险警示ST股票及退市风险警示*ST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5%调整为10%”,笔者之前一直质疑为何创业板股票(代码300、301开头)被ST后涨跌幅还是20%,而主板却从10%变为5%,6月21日笔者在《金融投资报》呼吁“建议尽快将中银绒业恢复到科创成长层上市”中的文字历历在目:“深入剖析中银5退市一事,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其一,风险识别标准不清。“一元退市”未区分ST与非ST公司,导致基本面尚可的企业因流动性危机退市(如中银5),而*ST信通等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因缓冲期机制长期滞留市场。其二,相关程序缺位。中银5在退市窗口期遭遇第三大股东中国银行宁夏分行以每股0.5元(成本5.87元)清仓减持1.71亿股,该异常交易未触发停牌核查;公司虽提出申诉听证,监管部门未公开回应即驳回。其三,事后救济渠道不畅。投资者索赔受限于“虚假陈述”等狭窄案由,而老三板信息披露降级(取消季报披露)、个股资讯平台关闭、交易频率压缩(每周5次)及涨跌幅收窄(从原来的10%变为5%),进一步加剧权益折损。修复投资者权益断层需构建四重路径:首先,设立过渡性权限保障。参照中科曙光股东权益衔接模式,允许中银5等三家非ST被动退市公司股东突破50万元门槛限制,在老三板自由交易,并恢复主板级信息披露(如强制季报披露),涨跌幅恢复10%,报价体系和主板相同,连续竞价交易,实时显示买卖价格与数量,使其成为老三板的ST股”。其实规则改变很简单,保护55万遭遇非ST退市无妄之灾的长期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取缔纠正非ST一元闪电退市信息披露违法复合体行为,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