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伊朗:国王陛下将要返回忠诚的德黑兰?

    在21世纪的今天,有人还想重演拿破仑杀回巴黎的剧情?

     一、伊朗曾经的王 何许人也?

    6月,以色列袭击伊朗,伊朗回击以色列……中东大战已经开打。也就在6月,长期流亡国外的伊朗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长子礼萨・巴列维在美国发声:号召伊朗国民推翻伊朗现政权。

    巴列维王朝自1925年建立起便实行君主专制,国王拥有绝对权力。国王礼萨・汗通过解散议会、取缔政党、建立秘密警察萨瓦克(SAVAK)等手段强化控制。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上台后延续这一模式,1953年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总理摩萨台,彻底巩固独裁统治。秘密警察萨瓦克作为镇压工具,通过酷刑、监禁和暗杀手段清除异见,仅1970年代就有超过万人因政治罪名被处决或失踪。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施压伊朗要求改善人权,巴列维被迫放松管制,释放政治犯并允许有限度抗议。这一妥协反而释放了长期压抑的不满情绪,知识分子、宗教领袖和学生迅速组织起来,形成反对阵营。国王试图通过组建“民族和解”政府缓和矛盾,但 1978 年“库姆惨案”(军警镇压宗教学生致 70 人死亡)彻底激化冲突,示威浪潮席卷全国。后来,霍梅尼从巴黎返回德黑兰,受到数百万人欢迎,临时政府成立,伊朗巴列维王朝正式终结在伊朗的统治,巴列维国王流亡美国。

    如今,中东大战开启,流亡美国的巴列维家族话事人礼萨・巴列维四处奔走,2023年访问以色列并会见内塔尼亚胡,2025年提出“居鲁士协议”主张重建伊以关系并允许以色列在伊朗设立文化中心,这一主张被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为 “中东和平的新蓝图”。这种合作关系直接服务于美国“政权更迭”战略 —— 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美国正通过非政府组织向巴列维家族提供每年2000 万美元的活动资金,用于在伊朗境内开展“心理战”。

    二、伊朗变天?旧王回归?

    2025年伊朗通胀率高达42%,里亚尔对美元汇率跌破60 万:1,年轻人失业率突破35%。礼萨・巴列维在X平台发布视频,呼吁民众“罢工三天,让政权瘫痪”,并宣称“已有 20万伊朗青年加入我们的地下网络”。

    这些言论在海外社交媒体获得超百万次转发,但在伊朗境内却遭遇信息茧房—— 政府通过“全国信息网络”屏蔽了80%的相关内容,并逮捕了127名疑似支持者。

    除了利用经济困境煽动社会不满外,在现今的伊朗与以色列战争中,巴列维家族还试图通过策动军队倒戈动摇政权根基,礼萨・巴列维在视频中直接呼吁“革命卫队士兵放下武器,加入人民阵营”,并承诺“新政权将保障军人的既得利益”。

    不过,此王非彼王。在此王眼中,伊朗现政权是披着宗教狂热外衣的独裁,但是纵观伊朗这数十年的彷徨、摇摆、抑或是进步,伊朗现政权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战甲”:民族主义。诚然,肯定有人会说伊朗的教士集团(现伊朗政权的掌权者)并非伊朗的主体民族波斯人,而是伊朗的边疆主体民族阿塞拜疆族,也会有人说伊朗境内的世俗化势力强大,掌权的教士集团与世俗化势力争夺话语权过程中手腕过强,早已出现明显的裂痕……

    凡此种种,说明伊朗现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只待时机,不改变很容易遭受到推翻的风险。

    三、以色列的战争行为能推翻伊朗现政权?


    战争是没有办法的政治。这一点,在中东地区屡屡被印证,先是伊拉克、再是叙利亚,好像被美国和西方联手战争打击的中东政权,无一例外都会出现强权政权的倒台,至于美国和西方宣扬的战后民主进程,又无一例外是个烂摊子。

    中东大国伊朗也会是这种命运吗?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口中所谓的“中东和平新蓝图”真的能实现吗?

既然是区域大国,面对外部军事威胁甚至是侵略,最关键的就是军事反制和反击的能力,若此次面对以色列的打击伊朗现政权选择视而不见,显而易见未来会遭受到美国和以色列更加血腥的打击。从目前打击的手段和规模上又可以看出,美国和以色列打击伊朗完全不具备地面进攻的条件和能力,无非是利用海空军优势对伊朗重点设施进行破坏,在外造成压力,并利用刺杀等行为对伊朗掌权者们造成恐慌,进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力量在伊朗国内造成混乱,希望在长时间的军事打击和经济封锁中,伊朗内部加速分裂。

    直白地说,能够推翻伊朗现政权的绝不是以色列的战争行为,要持续警惕伊朗内部的分裂。

    回到前文讲的巴列维家族的发声,其本质上终究是一场“符号政治”的表演,短期内,其言论可能加剧国际制裁和舆论压力,但长期来看,随着伊朗现政权逐步稳定军事指挥系统,并通过民族主义叙事凝聚社会共识,巴列维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或将进一步式微,最终成为中东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边缘角色。

    真正决定伊朗未来的,仍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选择与历史的惯性。伊朗现政权只有在压力环境中,真正能够统一更多阶层的意志,才能真正维护稳定,应对更大程度的外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