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院成功主办以“改善发展环境,助推转型升级”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转型发展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作了题为“提升设计能力、促进转型升级”的主旨报告,提出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改造制造业,并阐述了通过提升设计能力来推动产业升级的观点。
我国制造业发展优势与问题并存
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拥有三点优势。第一,规模大。仅装备制造业,2011年的产值就达到了14万亿,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7%。第二,加入了世贸组织后,贸易壁垒取消,有助于国内制造业向海外市场的延伸和拓展,也有助于国内制造业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第三,制造业产品在价格竞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同时,我国制造业也正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产业整体存在增长慢、水平低和高能耗的问题。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增长率仅为25%,与先进发达国家的37%-48%尚存差距,产业结构中一般制造严重过剩,高端制造严重缺乏,此外,制造业对资源的耗费太大,其产生的能耗占GDP的比例是发达国家的五到六倍。第二,制造业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全球的制造业正在发生从过去以产品为中心,过渡到现在以市场为中心,未来还将过渡到以顾客为中心的深刻变化,开始对制造业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提出要求,为制造业从业人员在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各环节提出了挑战。第三,产品具有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狭小、缺乏自主设计等缺陷。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导致国际上的技术壁垒、标准壁垒尚未消除,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产品普遍竞相压价,价格过低致使贸易纠纷增多,利润空间普遍偏低,无力投入产品研发,缺乏自主设计。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提升竞争力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总体方向应是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过渡。制造服务体系由美国通用最早提出,这种现代化的制造业不仅向市场提供产品,还向用户提供使用产品和回收产品的服务,并通过回收的产品的再制造,生产新产品。制造服务业在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需求把握方面,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制造业企业应当明确转型升级的具体目标,努力在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成本、产品的服务、管理的灵活性、生产的环境保护措施六个生产要素上占据竞争优势。其次,综合通过提升企业的管理理念、制造模式和技术含量等途径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要确立零库存和准时生产等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定量管理,在设计、制造、管理、物流等各个环节实现高度精确化;要大胆采用新的制造模式,强调生产的合理化、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破除标准壁垒;要注重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通过设计能力的提升,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再次,企业要注重与时俱进,将环境、机械和知识创新作为获得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力争在国内外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整体上,通过产品的材料、工艺和设计三方面的改进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工艺是生产产品的核心技术,是产品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第二,要注重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改变原来贴牌生产和仿制生产的模式,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学校先进的设计技术与企业的转型升级相结合,帮助企业努力掌握核心部件的技术,提升其对产品的研发能力,最终使产品竞争力得到普遍提升。第三,提倡有创新的集成。企业要面向市场用户的新需求,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开发客户化、智能化、全球化、数字化、集成化的产品,最终实现由提供一般的产品向提供创新的产品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