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院成功主办以“改善发展环境,助推转型升级”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转型发展论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发表了题为“要素市场发育与地方政府作为的规范化”的报告,从浙江转型发展的背景与面临的问题着手,分析发展中涉及到的要素资源,对转型发展做了全面、精辟的阐释。
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素市场的状况,决定了转型发展的状态。针对我国要素市场的特点,袁志刚分析了三个方面。
第一,劳动力市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人口红利,预计2015年将达到劳动力人口的鼎盛,伴随劳动供给的逐渐减少,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依靠劳动人口红利所支撑的经济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第二,金融市场。建国60年来的金融是以牺牲广大储蓄者的利益,支撑投资的强势增长,中国金融必须从建设金融演变为财富管理金融,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关注投资者的收益,二是把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第三,土地市场。土地红利正在发生变化,当初作为耕地分配的承包地制度已经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18亿亩地的土地红线,加上承包地跟自耕、农地耕作叠加的制度,使得可利用的土地减少,无疑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中国的转型发展,要特别注重要素市场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市场体系里,竞争主体不是企业,而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不完善的要素市场相结合,构成了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一主体地位决定了要素市场的配置,尤其是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中国的要素市场尚未发育。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政府需要有所作为。
第一,改变地方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要逐步退出市场,引导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对经济增长的干预要摒弃行政手段(比如房地产限购),更多采用税收手段和金融政策的手段调控经济。要促进要素市场的发育,做好土地的保护以及土地制度的产权界定,使得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利得到保护,取消征地,做好公共产品比如基础设施的提供与服务。通过财税体制的改革,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分工与利益分享。
第二,继续支持制造业的集聚。制造业的发展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浙江制造业的集聚还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继续集聚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制造业的集聚也是产业升级的基础。
第三,发展多元化金融。金融市场的发展应为改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民间资本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金融的改革要朝着多元金融的方向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多元化的发展能够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转型要分阶段进行。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转型要考虑各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发展阶段,不能一刀切,要有条件有选择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