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2日)
李 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等有关部门在这里举办《首届中国转型发展论坛》,特别是这次把论坛主题确定为“改善发展环境、助推转型升级”,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首先,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对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走出了一条创业创新、富民强省的发展路子,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跨越。目前,我省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从数字上看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同时,我们要看到浙江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难以支撑浙江未来的发展。浙江要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做到“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继续走在前列,我认为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之初,面对人多地少、资源短缺、交通不畅等硬环境方面的劣势,我们浙江人把自身变为第一资源。我们通常讲浙江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极少,但是浙江人善于把自身变为资源。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打造出了创业创新浓厚的氛围、打造了体制机制灵活等软环境方面的新优势,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每当发展遇到困难之时,我们浙江省委、省政府总是想方设法改善发展软环境,而每次软环境的改善都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最近几年来,我们省一直引以为豪的体制机制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与经济增速放缓相比,发展软环境的优势弱化是更严重、更危险的信号,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说,浙江过去是靠“无为而治”、“放水养鱼”创造了体制机制优势,那么在当前形势和环境下,我们必须从“少为”、““无为”向积极“有为”转变,处理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市场机制与政府作为的结合,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起政府制定公共政策、配置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打造更好的发展软环境。具体来说,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发展政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浙江省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积极争取先行、先试这些国家政策,着力推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扎实开展了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实施了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启动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两大科技城”建设,我们还先后编制了由浙大的金书记在担任副省长时亲自主持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下一步在努力破解土地、能源等资源瓶颈制约,全力打造推进转型升级的战略平台和战略引擎,着力改善我省经济发展大环境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我们将全面推开“四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四大建设”,抓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统筹”,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机遇。
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良好的政务环境是一个地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这些年来,我们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持续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政府效能,坚决纠正行政管理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风气。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先后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比原来减少四分之三以上,努力提高行政效率。1992年以来我省先后进行了五轮扩权强县改革,就是把省市这一级的审批权下放到县里,让县一级扩权,其中仅第五轮就向县级政府一次性下放经济社会审批权限443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深化改革、下放权力、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深入实施以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和减少审批时间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放权于基层、放权于企业、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解放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正确界定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将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设计制度规则、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切实做到变“管理”为“治理”、寓“管理”于“服务”,努力破除影响发展环境、制约发展质量的各种体制和政策障碍。
三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更是法制经济。这些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努力提高经济领域法治化水平,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反对不正当竞争、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行业协会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律规章。依法制定行政权力清单,理清行政管理权限和行政责任的范围,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的问题。及时出台服务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强涉企和民间借贷纠纷的司法应对,依法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但是应该说实际情况与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将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运用法治手段,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环境。
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我们浙江的金名片。长期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做法,积极为浙商和浙企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针对2008年、2011年出现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先后组织开展了“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和“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多次召开包括中小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全省万人电视电话大会,出台一系列旨在降低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政策措施,引导和帮助企业克难攻坚、转型升级。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连续召开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民营经济大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省内浙商创业创新发展和省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实施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帮扶企业的力度,落实好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并将一些好的做法和措施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服务意识,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从根本上杜绝向企业伸手、与企业争利的现象,努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兴商的浓厚氛围。
发展软环境是浙江最大的硬优势,改善发展软环境是浙江当前最紧迫的硬任务。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通过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来应对不利的外部环境,通过宽松的政策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来对冲偏紧的生产经营环境。我们希望,在今天的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多出真知灼见,各位浙商朋友能够多提意见建议,各位政府实务工作者能够多谈经验体会。我们愿与各方一道,共同努力,不断改善浙江发展软环境,以更加优良的软环境争创浙江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