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调研成果获浙江之声深入报道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于7日发布的民生期待调查结果显示:教育问题是老百姓头等关注的大事。浙江之声对此作了特别报道。以下为报道详情。

 

浙江之声:浙江教育公平独立调查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日期:2012-11-16

播出时间:2012年11月15日10点10分—30分

采访撰稿:蔡旺      

节目主持:飞  扬

节目监制:李录宾

 

 

 

【开场曲:阳光行动独立调查】

 

阳光行动,为和谐中国而动。大家好,我是飞扬,您收听的是FM88、FM101.6、AM810浙江之声正在为您直播的《阳光行动•独立调查》节目。

 

18大前夕,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面向全国东中西部六个省份18周岁以上的群众作了调查,了解民众对十八大的期待。其中,教育改善是老百姓最为期待的首要民生大事。具体来说,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教育条件改善”,是百姓最为期待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18大报告中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那么,这些年来,我省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的《阳光行动独立调查》,我们将特别关注。 

【1115阳光行动提要带】浙江推进教育公平,城市、农村群众同享惠民政策。“名校集团化”运作成效显著,群众共享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今天(11月15日)上午10点10分,浙江之声《阳光行动•独立调查》特别关注教育公平话题,敬请收听。 

  

王文圆,浙江台州人,目前在杭州做水果生意。以前,他独自在杭州打拼,把孩子放在老家让父母照顾。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父母难以辅导孩子的功课,王文圆发现,儿子成绩越来越差。无奈之下,他只好把儿子带到杭州,但同时他也担心转学到杭州会被收取借读费。不过,在咨询了相关学校后,王文圆一颗心终于放下了,他发现,现在学校已经不收借读费了。王文圆告诉记者,自从孩子转入到杭州育才中学就读以后,成绩已经提升到班里的前十名,这让他十分开心。 

【同期声1】

【记者:孩子在育才上学,学校收不收学杂费什么啦?

王文圆:不收的,公办不收学杂费,只收伙食费了。我们跟杭州的孩子一样的,一模一样了,同等了。

记者:到杭州这边,读书情况怎么样? 

王文圆:现在好的,前十名。现在蛮好的,像我们有暂住证,他升中学的话,以后就按学区走了,按暂住证的户口走,现在方便多了。】 

王文圆享受到的同等教育,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浙江省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2008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从2008年秋季起,凡符合入学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享受一样免费政策。

省教育厅基教处副调研员马骏告诉记者,浙江省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各级政府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全面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流入地政府要按照“就近入学、统筹安排”的要求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享受到同城待遇。

【同期声2】

【目前,在我们省基本上能做到同城同待遇,也就是说,在评优评先、入队入团、课外活动都是跟当地学生一样待遇。还包括,我们从08年开始凡是符合入学条件的小孩,跟当地学生享受一样的免费政策,包括免学费、杂费、借读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2011年,全省共有120.91万名进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89.72万人,占74.2%;在民办学校就读的31.19万人,占25.8%。】 

拿我省的永嘉来说,目前,有近30万左右的新永嘉人在永嘉务工,子女入学成为他们在第二故乡关注的焦点。为了让这些新永嘉人子女在异乡享受与本地青少年同等的教育环境,永嘉县安排了102所公办学校接收新永嘉人子女就近上学。尤其在新永嘉人最为集中的瓯北,公办学校更是成了新永嘉人子女成长的乐园。瓯北四小教师徐流说,学校老师也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让家长放心是他们的目标。

【同期声3】

【平时能关照他们的我们都尽量帮助,比如有些孩子家庭比较困难的,我们会上报学校,给予一定帮助。】

对于老百姓来说,孩子有书读是最基本的教育需求,而读好书却就是更高的要求。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群众,成为教育公平的一大课题。

省教育厅基教处副调研员马骏介绍,为了力保教育公平,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省教育局长会议上强调,各地要合理划定中小学学区,努力把公办中小学择校率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度下降。对择校乱收费行为,一经查实,坚决纠正,并实行退钱不退人的办法。4月份,省教育厅会同省政府纠风办出台了《浙江省教育系统“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以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同样是在4月份,杭州市教育局发布了《杭州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工作方案》,要求公办义务教育完全按学区招生,实现“零择校”目标。半年时间过去了,“零择校”政策经受住了考验,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同。

【同期声4】

【这个零择校,对于我们普通工薪阶层、普通市民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样可以免去一到小孩升学的时候,这种挤破头要想去挤好学校干嘛的。现在,这种零择校一搞出来的话,你自己是哪个学区就在哪个上,很公平,这种教育资源可以让大家共享。】

市民娄士强认为,“零择校”政策出发点是为了推进教育公平,立足长远,良好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同期声5】

【教育资源总量少、分配不平衡,才催生了择校这种分配方式,有违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择校费变相成了这些学校发展的资金,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零择校新政的出台,在我看来,正是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这种现状的关注,也有益于改变,无疑使优质生源分散化,推进教育资源像公平发展。所以说,这是一个好的政策,是有远见的。】

省教育厅基教处副调研员马骏表示,省教育厅建立了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专项检查。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杭州、绍兴和衢州3个市所属各县(市、区)均实现了“零择校”。

【同期声6】

【全省有62个县(市、区)实施了零择校,20个县(市、区)择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7个县(市、区)择校生比例较上年下降50%以上,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学校布局,杭州市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发挥名校的引领、指导作用,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以名校为核心的集团化学校,从而使薄弱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杭州市学军小学办公室副主任陈岳表示,在西湖区教育局的牵头下,他们第一批和农村小学结成了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同期声7】

【去年结对到现在,我们到目前为止一共排出了7位老师,其中有4位是学校的行政,管理层输出到那边,帮助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另外,还有3位骨干教师,语文学科,体育、美术学科,一个是作为支教,第二个带动那边的学科。这部分的老师,他去不光光是完成一个支教的任务,而且我们是有指标的,比如到了那边你带了几个徒弟,指导了几堂课,有没有写研究论文、带学生比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都是作为支教考核的一个标准去衡量。】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模式让两个学校都尝到了甜头。去年年底,西湖区教育局对于学校办学的考核当中,两所学校同时都被评为优秀级。今年的艺术节,两所学校又同时被评为“优秀组织奖”。此外,学军小学办公室副主任陈岳说,2008年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投入使用,去年6月份之江校区开工建设。学军小学推行多校区办学模式,学校扩展了优质教育资源,也满足了当地居民上好学的愿望,择校热在局部区域内得到降温。

【同期声8】

【杭州市学军小学第三个校区之江校区,目前正在建设当中,2014年要开学。那边这所学校建起来,应该来说,将会成为杭州市硬件设施设备、设计理念一流的小学,但是它所在的地区就是一个郊区农村。这也是我们学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化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让周边的老百姓也能够上的起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名校吧,也是学校逐步想把我们的资源能够惠及更多老百姓。】

从根本上推动教育公平,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今年浙江教育投入占到财政支出的21%,这个指标现在已分解到各个市县,每季度都有统计。除了增加投入,省教育厅计财处工作人员陈岳表示,全省同步做减法。从2006年开始,城乡同步实施,逐步免除了义务教育的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

【同期声9】

【现在来讲,我们的中小学学杂费06年开始,08年我们免了课本费、作业费,还有外来务工子女的借读费。目前来讲,我们的义务教育学校,除了城市寄宿生的住宿费,还有一些服务性收费,像食堂伙食,其它就没有收费了,包括一些代办收费和服务收费也是全部禁止学校去收的。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已经是实现了免费的教育,包括民办学校,公办和民办是共同享受的,城市和农村也是同步推进的。】

省教育厅基教处副调研员马骏表示,教育公平的底线就是孩子不能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

【同期声10】

【我们认为,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机会的公平,还有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通俗地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个是我们的理解。教育公平的底线是让所有孩子都有学让,也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还有一个,要保障所有的弱势群体受到良好教育,比如说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的留守儿童。】

 

【结束语】

好,今天的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感谢所有收听和参与节目的听众朋友。本期节目采访撰稿蔡旺,节目监制李录宾,我是飞扬。明天同一时间,我们《阳光行动·独立调查》,不见不散。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