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商(春季)论坛聚焦浙商新作为 姚先国院长同其他专家、浙商共商破解“新态势”之策

一年之计在于春。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必须把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浙商要如何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把握机遇,适时实现战略转型?

展望前景、辨析趋势、寻找机遇、把握战略。4月9日下午,一场以“当前经济发展新态势与浙商新作为”为主题的浙商(春季)论坛在杭州拉开帷幕。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与浙商一起,掀起了一场以“新态势新作为”为核心的头脑风暴。

本次论坛由浙江省浙商研究会主办,东方早报社、市场导报社、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等协办,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150余名专家学者、浙商互动参与。

2015年度先进会员单位揭晓

浙商为浙江经济注入新活力

他们是久经沙场、沉着稳重的传统企业家;他们是思维跳跃、充满活力的新生代力量。2016年,他们抱团迈入“十三五”。

“自2004年成立至今,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已走过12个春秋。”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王婴在发表 《理事会工作报告》时表示,在孕育和发展中国经济的这方沃土上,浙商们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今形势下,浙江的企业也开始精耕细作,不再追求盲目扩大,而是步步为营、稳定发展,为浙江经济注入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活力。

会上,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市场导报》社长叶建华宣读了浙商研究会2015年度先进会员名单。上海双良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杭州天长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14家获先进会员单位称号,山东伟天实业有限公司、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等8家获优秀单位称号,上海山川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云、义乌市南杰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南瑛等22人获优秀会员称号,杭州绿漫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猛、浙江鸿鼎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水芹等38人获贡献奖,浙商理事会刘伟华、张文焕、魏移新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今天很荣幸被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推荐为2015年度优秀会员,这是对我个人,也是对我所在企业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我及我的团队将珍惜这一荣誉,再接再厉、再创新高。我深知在带领企业经营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抓住契机、虚心学习,进一步创新求实,不断地完善自我,积极探寻文化教育业与企业成长规律、市场发展规律之间的结合点,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获得优秀会员称号的上海山川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云表示。

专家把脉中国经济形势

重结构转型促科学发展

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第一年,也是各方环境较为艰难的一年。中国的经济运行遇到新的压力。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要让浙商们迎战“十三五”、把握新常态,首先要了解的便是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

“重化工业让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跻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复杂状态下,企业要稳步跟上时代潮流,挑战比预想大,但大形势依然可控。”在谈到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时,Boss智库专家、中大集团副总裁胡小平如此定义。

胡小平认为,当前国际上很多中等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停滞造成了政治不稳定,中国应借鉴历史,重视经济结构转型,科学发展。“首先是调整经济结构,把过度的重化工业进行升级;第二是改变我们经营环境,包括通过‘营改增’降低企业的税收税赋;最后要坚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发挥中国产业结构和分布多元的优势做一个结构性的嫁接,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常态下把握机遇。”胡小平说。

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浙商要如何把握机遇,胡小平用三句话加以解读:“不能被眼前的现状迷惑了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加快对自己企业制度的改革,民营企业要加快家族制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企业才有希望;找到自己发展的策略很难,但非常关键,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作为“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成员,浙商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教授认为,尽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家投资,但国内对沿线国家的了解并不透彻。“企业家要想走出去,却没有有效的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支撑。如今我们打造智库,不仅要给政府做智库,我们还要给企业家做智库。浙江也可以大力发展现代的咨询业,大力发展细化的、分工协作的、不同的类型的咨询企业,与浙商企业家们共同谋划创新发展。”

作为民营企业代表,上上德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学文表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正如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美国吉利公司说让天下更光明,让世界更光明,这些企业使命帮助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我认为企业要长久昌盛,靠的是企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而我们上上德盛集团的使命是 ‘国家强盛,上上有责’,意思是国家的强盛和每个公司都有责任。我们希望企业发展、经济发达,最终上升到世界平台去竞争。从某个层面来说,企业精神代表着它的竞争力。”

企业家圆桌对话

聚焦金融与资本创新

嘉宾演讲环节后,浙商研究会副会长、《东方早报》社副社长胡宏伟、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理、墨盾网创始人沈涛、浙江磐安神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神贤、杭州江都控股集团总裁洪保华、禾泽都林设计机构董事长宋建良、浙江千里马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文祥共聚舞台切磋对话,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今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了2016年要促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目标,并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重点任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浙商们是如何判断经济形势,有退有进,适时实现金融创新?浙商研究会副会长、《东方早报》社副社长胡宏伟表示,作为一个观察者,应更注重去关注、分析、判断金融市场,凝结各方力量,综合考量资本、金融和企业的变化。

企业家代表、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理称,2015年国务院批准了五家民营银行,其中与浙江有关的有四家,作为浙江人的他觉得很荣幸。联系实际,陈理表示无论“互联网+”还是新的业态,或是金融服务功能,带给社会的应是安全与便利,最终也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杭州江都控股集团总裁洪保华认为,如今不少做实业的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而民营银行的出现让情况好了很多。但是民营银行目前来说分布网点很少,银行的数量也很少,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是民营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

“对于传统的银行和企业来说,C2C的客户和资产相对较小,因只有互联网才能把个人和个人的东西面对面连接起来,于是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波P2P金融产品。但是互联网金融有风险,P2P倒闭潮也是因为这家企业并没有资格和实力来承担金融风险,这是最主要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可以发展,但一定要有严格的制度监管。而对于国家层面,彻底落实政策,积极维护‘双创’环境,才能彻底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墨盾网创始人沈涛表示。

“如今很多有潜力的优质企业,最初也是通过风投做起来的。”禾泽都林设计机构董事长宋建良认为,风头企业赚钱借给有创新的人,代表中国的企业发展模式是健康的。“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沟通更快了,我们的好点子、我们的创新理念也传播得更快了。企业应该顺势而为,借助互联网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际上,无论在资本、金融方面面临难题,还是发展滞后赶不上互联网时代,创新转型始终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思考自己的企业是否已跟上时代步伐,以满足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就这一点来说,在场的各位大企业、老企业也面临着更多挑战。

原文链接:市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