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第八十三期公共政策沙龙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阳明厅举行。此次沙龙主题为“平安浙江建设经验与新发展”。省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省平安办副主任谢小云,省委政法委副巡视员、省综治办副主任朱益军,省委政法委督查考评处处长秦长保,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许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诗宗教授、胡税根教授、陈国权教授、陈丽君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郑春燕教授、余军教授,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王晓杰教授,浙江省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陈宏彩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徐旭初教授、王国枫教授、徐明宏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廖丹子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红华副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陈观林教授,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教授,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院长助理蔡佩章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沙龙。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主持沙龙。
沙龙首先由省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省平安办副主任谢小云介绍了建设平安浙江的背景,提出要总结平安浙江建设12年工作经验,为全国的平安建设提供借鉴,并且认为下一阶段,平安浙江建设要有新的发展,能够编制属于浙江省的“平安指数”。
之后与会专家围绕安浙江建设经验与新发展进行了探讨。胡税根教授认为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五个方面去总结平安浙江建设的经验。陈丽君教授认为要有总指数和分类指数,要有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王诗宗教授认为要将指标用于考核的话要有容错率。陈国权教授则提出要有好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目标考核、公众考核和专家评价进行综合评价。郑春燕教授提出要从制度预期下带来的安全感和正当预期下的安全感两个方面去研究平安指数的编制。黄红华副教授提出要做基层的舆情或者是社会安全的处置体制机制的研究。王国枫教授认为平安浙江建设要让老百姓有一个心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陈宏彩教授认为平安浙江建设的经验主要是四个方面:整体性治理,协同性联动,预警性干预和信息化运作。陈观林教授提出要运用大数据,要更加关注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其他几位专家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与实践角度讨论了平安浙江建设经验特色和平安指数编制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姚先国院长对沙龙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各位专家的发言,感谢为平安浙江建设和下一步平安指数研究的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