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未来的智慧交通什么样?自动化、电动化、互联、共享

未来的交通形态是什么样的?互联、共享的智能交通时代是否已经来临?大数据和超级计算如何支撑现代交通体系?

12月20日下午,第五届中国转型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拉开了帷幕。200多名学者、专家、浙商、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围绕“面向新时代,打造交通强国示范区”展开了讨论。

“路到哪儿,思想就到哪儿。”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在致辞环节率先发言,语惊四座。

“以前说‘车子跳,浙江到’,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浙江的交通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介绍了浙江省的交通建设状况。凭借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在国内率先建造了农村公路,连续八年保持港口吞吐量全国第一之位,还建起了三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

“我本人觉得智能化一定是未来交通的方向。”郭建彪透露,在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内,浙江省将会形成由“四个港口、三个廊道、四大枢纽、三个体系”组成的“四三四三”现代化交通网络,其中沿杭州湾将建造起世界一流的智能化高速公路。

同济大学创新学院院长李兴华教授对此表示赞同:“目前在交通领域可以看到四个主要趋势和特征:自动化、电动化、互联、共享。”

在杭州,坐公交刷支付宝或银行卡早已稀松平常,这种“互联网+公交”的模式正是智慧交通的写照。所谓智慧交通,是指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智能交通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下的交通信息服务。

在国家以及浙江省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围绕交通运输建设,提出了包括高能运载工具、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物流、智能汽车等诸多方面的总体设计。

李兴华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及我们居住的城市面临着全新的转型需求与转型机遇。有关智慧城市、大数据决策支持、无人驾驶汽车、共享经济的概念与相关思考将日益普及。“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即将开启第五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大幕,特征是移动互联和自动驾驶。”

全球科技创新发起单位、北京超算科技公司董事长钱华山从技术层面介绍了数字化体系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他表示,超级算法已经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航空运输、桥梁建模分析、桥梁损伤预警、路基和边坡稳定等多个交通领域提供科技支持。

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运输所原所长郭小碚、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丽、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也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在主题发言环节对未来浙江乃至全国的交通发展、经济转型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中国转型发展论坛”由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于2012年发起举办,旨在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邀请省内外有关著名专家、党政领导和实务部门负责人、浙商代表等共同研讨,为浙江省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论坛每年举办一届、每届确定一个主题,通过四年努力,已成为“浙江了解省外,省外了解浙江”的非官方重要平台和窗口,在中国转型发展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之一。

原文链接:浙江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