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沙龙(九十五):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与对策

2018年3月29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第九十四期公共政策沙龙在杭州金溪山庄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与对策”。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周毅,浙江省商务厅综合处处长陈志成,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兰健,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浙江省发改委研究所原所长卓勇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顾国达,上海虹桥自贸城有限公司总裁田浩,浙江省农资集团顾问方建华,浙江省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英等专家参加了本次沙龙。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主持沙龙。



在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挑战。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的影响,如何看待、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

周毅处长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宣言是立足国际视角、以中国为靶心、维护美国霸权意识的长期国家战略。21世纪的中美博弈已经爆发,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入口,目的在压制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争夺科技制高点。

陈志成处长指出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经从跟跑阶段转变至大部分跟跑、少部分并跑、少数领跑,我国的部分出口贸易也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这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贸易纠纷的影响力应考虑蔓延效应,按不同的产业类型、不同的企业类型区分衡量。

兰建平院长指出如今网络空间的规则正在重新制定。本次中美贸易纠纷,客观来说属于严重的贸易摩擦或局部贸易战,旨在倒逼中国市场开放。我国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工艺、装备、材料领域的进口替代,注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话语权。

卓勇良所长认为贸易摩擦的发生是必然的,但是现阶段不会爆发贸易战。中国的经济转型对全球经济已经显示出积极作用。

就浙江而言,兰健院长建议加强浙江企业的全球供应链的布局,加快推进浙江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优化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顾国达教授提倡加强宣传世界命运共同体、互利共赢的理念,让世界享受到中国市场开放的红利。

田浩总裁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不仅需要关注贸易领域,制度摩擦也需引起足够重视。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以浙江为例建议结合自身优势,扩大进口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减少贸易摩擦。

方建华总经理认为中美关系不再是互补关系,而是成为了越来越强的竞争关系。立足本国国情,有原则、有控制地权衡,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避免产生更大的风险。

最后,金雪军院长对本次沙龙作出总结。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改革和开放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