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夏未至 我们要寻找杭州温度最高的人

    江南的盛夏,基本以“桑拿天”为主。

微信图片_20190511163823.png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2017年,杭州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火炉”。“桑拿天”的日子里,杭州街头的画风是这样的。

微信图片_20190511163825.png

    40度的高温,杭州街头鸡蛋已经成功煎好,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什么了。

    “桑拿天”热到晕厥,多亏还有空调宝宝给大家续命。天气炎热,大家是能躲就躲,最好就是空调房里来个“葛优躺”。不过,

有些人却是躲无可躲。

微信图片_20190511163827.png

微信图片_20190511163829.png

    一把扫帚,一个簸箕,每天天还未亮,环卫工人们就要开始他们忙碌的一天,无论寒暑。每个“桑拿天”,他们是城市里温度最高的人。除了寒暑侵袭,因为长时间在户外作业,不少城市甚至出现了环卫工人在清扫时遭遇车祸的事件,其中还不乏造成多人死伤的恶性事件。
    在《公共政策内参》主编,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林看来,保障与关爱一线环卫工人,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和温度。

微信图片_20190511163831.png

    图中建筑就是杭州市江干区建设成的城管驿站。驿站里有空调、茶水壶、微波炉、电视机、冰箱、躺椅、防暑应急药品等,可以热饭、休息、喝水,有的还有阅览架,可以读书看报。截止到2017年,杭州市市区内已经建成这样的驿站式休息点31家。

    仅仅在江干区的城管驿站,运行两年以来,就累计服务14.56万人次,尤其在高温天和抗雪防冻天,驿站每日服务人数更是超过了1000人次。

    江干区城管驿站的成功,在《公共政策内参》主编,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林看来是政府、企业、社会共享共建的成果。其理念和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力推广。

    服务于一线职工,打造功能综合体。一线工作人员基数大,露天工作时间长,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文化需求难等问题非常突出。尽管一些爱心商家提供了不少帮助,但是一线职工们往往因为衣着不够整洁等原因而存在自卑心理,不敢或者不愿进入。城管驿站破解了这一难题,它是职工自己的家,集用餐、休息、学习、交流、应急于一体,满足了一线职工的需求。

    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城管驿站坚持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管理部门制定驿站管理公约和星级驿站管理评定办法,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管理驿站;坚持“驿站+”理念,充分激发辖区内政府机关、企业与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通过整合用房、出资建设、捐赠设备、送温暖、献爱心等方式,引导行业、商会、社区、企业主动参与驿站内外部设施设备的投入与建设,促进社会资源在驿站有效集聚,共同参与驿站建设。

    按照方便往来、使用率高、条件相对较好而又不浪费的要求建设。驿站科学布点,风格统一、功能统一、管理统一,如驿站logo由一颗爱心和代表“用餐、如厕、休息和急救”的四个小标识组成;驿站外观以象征阳光、温暖的橘色为底色。驿站内部有五大功能区,即用餐、宣传、休息、洗漱、应急物资储备,配备用餐桌椅、书报架、空调、电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急救药箱等,有效满足日常所需。

    党建引领,群团护航。依托驿站党支部、环境协会党总支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立了志愿服务网点、党员服务网格和社会服务网络,依托“志愿汇”、“江干同心圆”等党建平台,打通了微心愿等“党建+公益”的线上线下联动路径,团区委将每个月5日设定为“江干城管驿站志愿者服务日”,每月邀请不同行业的志愿者在各城管驿站提供服务。

    虽然,今年,杭州的高温天不知道会有多少天,但是,炎热的夏季,保护这座城市里温度最高的人,减少伤害,这是大家的共识,希望日后这种城管驿站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