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风萧萧,谈判桌上唇枪舌剑,江湖纷争,恩怨不断。终于,六大派齐上光明顶,拿下“魔教”志在必得。
不过,有人似乎并不接招,提前离席,不出意料,社交媒体见。
6月10日G7公报发表没几个小时,晚到却早走的特朗普发Twitter抨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不诚实,美国拒绝签署G7公报,他继续批评贸易盟国的不公平,并考虑对进口汽车征关税,G7凉了,真的凉了。
最近,特朗普很忙,四处点燃“贸易战”战火。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句“竞选口号”,所谓的“美国优先”。而在这种“口号”的影响下,显而易见,现在这种“贸易摩擦”已经走向全球。
并且“贸易摩擦”只是前哨站、“货币摩擦”是阵地战、“资源摩擦”是要塞战、“资本摩擦”则是补给战。这将是一场多层次、多领域和全方位的经济博弈。
浙江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出口对浙江经济增长发挥引擎作用。2016年,浙江出口规模占全球市场的1.7%,已超越印度,相当于全球排名第17的西班牙的出口额。出口依存度为3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同时美国是浙江主要出口贸易市场。
近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举办了题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与对策”的公共政策沙龙。
与会专家认为,面对“贸易战”,浙江应该这样做!
1.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一是鼓励和支持浙江相关行业协会成立熟悉国际商法程序和规则的律师团队,以司法诉讼形式处理有关贸易争端。二是支持企业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在WTO框架内通过贸易救济规则解决贸易争端。三是在浙江范围内和立法权限内,探索制定更完备、更适应国际竞争的法律法规,保障浙江企业面临贸易争端时有法可依,并可考虑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开放前沿平台上先试先行。
2.开展国际经济贸易新趋势相关的课题研究
一是研究发布世界贸易形势发展报告。重新评估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局势的新发展、新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的新策略。二是加强对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重点贸易国家经贸政策趋势的研究。监控重点国家经贸政策变化,防控政策带来的贸易摩擦风险。三是加强对重要贸易国家的商法制度研究。未来,贸易摩擦重点将从简单的商品摩擦转向更为根本的制度性摩擦。目前我们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将要重点对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法制度理解和研究很不到位。有必要未雨绸缪,开展针对重点贸易和投资国家的商法制度的系统性研究。
3.综合权衡、重点突出的评估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需要从企业、产业、行业、地区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估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还要考虑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而分类、分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关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比如说舟山的“大飞机”项目,这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省里应当时时关注、积极协调,尽量减少贸易摩擦对这些项目带来的影响。
4.加快提升浙江经济开放水平
一是转变经济开放的思路。贸易摩擦会倒逼中国市场开放,但这是被动的、不受控制的,急需转向科学主动的推动经济开放,有效把控开放的力度、领域和行业等。二是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高层次开放平台先试先行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探索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国家的人民币支付结算朋友圈,提升支付结算的便利和安全。三是继续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浙江营商环境深度优化,以优质、高校的营商环境服务本土企业的发展,加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5.加快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机遇,完善浙江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布局,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研究出台《浙江企业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意见》,以具体、系统的措施组织浙江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对接,鼓励更多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走向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减少由于与美国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