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提升杭州国际化水平的战略路径选择

    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在人、财、物、信息及整体文化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的相互往来与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到国外的过程以及国际性城市的形成过程。城市国际化战略可分为金融国际化、贸易国际化、生产国际化、信息国际化、科技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和开放国际化。

微信图片_20190512172334.png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经历国际化的过程。传统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种路径:

    依赖港口发展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这类大都市是物流的配送或集散中心、涉港产业的重要基地、知识和信息的创造与扩散中心、低成本的制造中心。

    依靠移民发展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早期的国际化大都市都能够吸引大量来自国内外的移民。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移民就谈不上国际化。

    依靠金融业发展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传统的国际化大都市基本都是全球性的金融中心。银行总部、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金融结算中心等金融机构是传统国际化大都市的典型标志。

    对比传统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杭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面临着以下挑战:1.杭州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港口贸易城市,这是杭州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约束;2. 杭州市外来人口的比重并不高,仅占常住人口的27.1%。特别是杭州市常驻外籍人士的数量大约在1万人以上,远远落后于上海市的17.3万。3. 杭州市虽然民间资本市场发达,但是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并没有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

微信图片_20190512172336.png

    但杭州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杭州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超前的城市规划为提升杭州的国际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的国际化本质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杭州市一座年轻的创新创业之城,拥有强大的互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势头、互联网金融发展处于全国前列水平。2016年G20峰会、2022年第十九届亚运会两次盛会在杭州举办,给杭州提升国际化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窗口和平台。

微信图片_20190512172337.png

    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克服不利条件和外在约束,找到一条符合自己的国际化道路将是杭州建设国家化大都市的必由之路。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孙颖处长就杭州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选择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1.内生型国际化(依靠谁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杭州的国际化应该更多地依赖于提升本土人才和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支持杭州本地的人才和企业走出处,吸引在海外的浙商、浙籍科学家、浙籍学者回杭州发展。鼓励本地的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流,加强从国外引进专家、留学生和劳动力。以本地人才和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为杭州城市的国际化提供支撑。


2.田园都市型国际化(建设什么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杭州的经济发展以旅游业、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商品流通业、电子商务等为重要支柱,在交通便利、信息基础设施发达的情况下,这些产业不需要大规模的工业区和商业区,可以通过在主城区周边建立大量的特色街区和特色小镇,兼顾生态建设、生活品质和经济发展,兼顾农业进城和市民下乡,走田园都市型的国际化道路。


3.创新导向型国际化(如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必定具有引领国际发展潮流的能力。杭州更应该发挥自身在城市生活品质上的优势,支持创业、促进创新、融于生活。在生活、创业和创新方面,杭州有深厚的人文基础和传统,因此,选择创新导向型的国际化方式有利于杭州克服自身的短板。


4.共享型国际化(为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是一个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够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的地方。杭州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为了外国人的国际化,也不仅仅是为了本地人的国际化。杭州的国际化是一种共享型国际化,是为了生活和工作在杭州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国际化。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将大幅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提高杭州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