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枫桥镇率先将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建立了一整套可操作、可复制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枫桥镇的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具有开创性,不仅提升了枫桥镇自身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性,还标准化了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规范了公共治理的服务行为,降低了基层干部的行政难度,进而达到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效果。
正因如此,“枫桥经验”成为了诸暨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风向标,并为浙江省推动“标准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蓝本。在省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符合条件的标准甚至被上升为了地方标准。枫桥镇先行先试,走出来一套治理标准化的新路子,给全国各地提供了借鉴“样本”,引领了全国各地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的新走向。
多年来,“枫桥经验”一直是我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全国基层治理走向。新世纪以来,枫桥镇开展了包括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全国基层党建示范建设、省级智慧安居试点等各项社会治理试点任务,累积了不少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枫桥经验”的法制化、规范化保驾护航。
枫桥镇在实施各项创新项目过程中,曾碰到了诸多难题,其中社会治理制度虽多,但处于碎片化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治理体系。再者,规章制度难以规定一些微观的、操作层面的事项,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随意性、不衔接等问题。第三,乡镇干部流动性较大,导致“人走,经验也带走”的问题,新进人员一时难以接手,迫切需要实用的“操作手册”。同时全国各地干部来枫桥镇考察“枫桥经验”后,希望把具有操作性、复制性的“整个枫桥经验”带回去,以便在当地推广。但是枫桥镇并没有把成熟的经验固化下来、编制成规范化制度和操作文件,因此难以满足考察人员的需求。
上述难题不解决,不仅不利于枫桥自身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也阻碍了“枫桥经验”走向全国。为此,枫桥镇联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全面梳理总结近年来枫桥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引入标准化的理念和技术方法,将成功经验以标准的形式予以固化,并就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标准的形式予以规范,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运行模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在微观上如何操作等问题,成为引领全国各地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的新走向。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标准体系
在搭建体系时,重点突出以乡镇为实施领域、以“枫桥经验”为亮点,以基层社会治理为内容,构建一套有基层特色社会治理经验,又结合近年来新探索的治理做法,并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借鉴国内外成功做法,最终从社会矛盾化解、公共安全、违法监管、公共服务、基层自治五方面搭建标准体系,形成一套富有操作性、时代性的“枫桥经验”。
编制一批核心标准项目
从2015年起,枫桥镇编制了20多个核心项目,其中《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规范》、《基层网格员管理规范》、《信访事项办理工作规范》、《乡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范》、《特殊人群管理规范》、《乡镇网络舆情管理规范》、《乡镇行政服务中心管理与服务规范》、《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与服务规范》、《村规民约制订修订工作规范》、《乡镇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规范》等10项已经申请为诸暨市地方标准。
建立标准化实施推广队伍
在诸暨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组长,诸暨市委办、市委政法委、市质监局、枫桥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单位负责人等为成员的“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项目的策划、实施、推广进行指导和监管。在枫桥镇层面上,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政法副书记为首的项目实施团队,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家为主的专业团队,由诸暨市质监局、综合办、组织部、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多家单位为业务主管单位的队伍,形成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务水平的标准化实施推广队伍。
持续实施和改进标准体系
项目实施以来,不断进行研讨、调整和完善标准体系,做到业务成熟一个标准、实施一个标准。在标准实施过程中,不断跟标准适用对象、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开始按可以在诸暨市所有乡镇推广实施的要求进行完善。并在诸暨市地方标准申请成功后,按浙江省地方标准的要去进行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