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TP,即全球电子贸易平台(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最早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首次提出,并于同年被写入《G20杭州峰会公报》(后称“公报”),位列其中的第30条。
eWTP的提出是基于金融市场潜在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和投资低迷、一些国家生产力及就业增长缓慢等下行风险犹存。地缘政治走向、难民增加以及恐怖主义冲突等挑战导致全球经济前景复杂化的背景。
近几年发生的“英国脱欧”、“中美贸易争端”、“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等事件,进一步给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作为线上自贸平台的eWTP,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消除贸易的繁文缛节与壁垒,减少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发挥各行业间的比较优势,促进自由贸易,激发全球经济活力。
这就好比在既定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摩擦力,从而增加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那样。而在经济活动中,这个摩擦力即是之前所提到的“交易成本”,也就是在交易过程中所损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在商业谈判前期,双方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去收集信息,以此尽可能规避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而包括时间和精力等在内的一切损耗,均可被视作为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即为“交易成本”。
实际上,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最早是由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同时又是“新制度经济学派”鼻祖之一的罗纳德·科斯教授提出。通过“交易成本”概念,科斯解释了企业存在的缘由: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远低于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这也进一步暗示了,可以通过“将外部条件内部化”(Internalize external conditions)的路径来进一步明确产权,并减少整个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从而降低整个交易过程中的成本。
(图片来源:人民网)
在某种程度上,eWTP正是通过对接WTO贸易体系,并借助自身电商的平台优势,将“外部市场条件,进行了内部企业化的处理”,把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转化为了基于eWTP平台的交易成本,因而缩减了交易过程,并明确了各方产权,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支持eWTP平台的建设,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王淑翠教授对此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与对策:
应对跨境电商业务的挑战积极参与eWTP建设
当前,各国政府对跨境电商零售进行监管面临的共同难题在于缺乏高效、低成本的管理方式。eWTP是一个私营部门引领、市场驱动、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机制),主要通过开展公私对话和机制性合作,探讨和推广全球电子贸易的发展趋势、面临问题、商业实践和最佳范例,为全球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和商业环境,设计、孵化和推动建立自由、开放和普惠的世界电子贸易平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规责权界定、申报运行规则、监管考核办法、信用评估体系和数据交换标准等。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和我国跨境电商的“领头羊”,浙江有责任为提出eWTP的中国方案作出更大的贡献。
政府授权平台加强信用评级工作
自由开放、通用普惠的全球贸易平台可以真正实现全球连接、全球联动。跨境电商零售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会逐步发展成为与B2B并驾齐驱的一种全球贸易主要方式。通过平台提供外贸综合服务,将有利于跨境电商平台积累真实贸易数据,帮助外贸企业或个人建立全球网络交易信用体系,大幅减少国际贸易风险。同时,跨境电商平台可以基于大数据做贸易高效匹配,创新信用担保服务,提供金融和物流等配套服务,具有更多的创新性和增长性。我省应该抓住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和阿里巴巴集团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利用平台企业的大数据,建立政府共享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
建立高端智库研究eWTP规则体系
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的eWTP涉及到多国政府和平台上的多个利益相关方,需要通过多方有组织的机制性合作才能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出全球电子贸易的规则和标准。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所在地,建议浙江省政府积极支持和参与规则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通过政策和环境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树立浙江省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国外贸的持续增长和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