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慈孝仙居:实践社会治理与传统文化的相融

    【编者按】2012年以来,仙居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扣当前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把传承和发展慈孝文化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县建设的主要抓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全县范围大力推进“慈孝仙居”创建。努力创建慈孝机关、慈孝村居、慈孝学校、慈孝企业,构建和谐新社会,凝聚道德正能量,积极打造中国慈孝文化之乡,造就一个大孝大爱的人间仙居。

微信图片_20190511170319.png

    2013年底,仙居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2014年,仙居县荣获第三届“浙江孝贤”特别奖,全国唯一的中国孝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落户仙居;2015年10月由中国民协和浙江省文联主办的全国慈孝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仙居县举行,进一步打响了“慈孝仙居”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2016年,仙居被正式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并荣获全国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先进县;2017年仙居县“慈孝仙居”项目获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并入选浙江省区域道德品牌。至今仙居县在传承和创建慈孝文化之路上已走过6个年头,大力推进慈孝仙居工程,探索实施以文化人、典型感召、全民实践和制度督孝的“四大模式”,将社会治理与传统文化相融的“慈孝仙居”做法获得了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肯定。

 

微信图片_20190511170321.png


“以文化人”,使慈孝理念内化于心

    提升慈孝文化内涵。仙居县大力开发仙居丰厚的慈孝文化积淀和善德教育的富矿资源,举办慈孝大讲堂、第三届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暨慈孝文化理论研讨会、慈孝仙居理论征文比赛、孝行浙江走进仙居等活动,提炼“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核心价值内涵。同时珍视慈孝文化精髓,挖掘和整理唐朝著名诗人项斯、宋代名臣陈襄等古代仙居慈孝人物,让传诵千年的慈孝人物都活起来;投资千万元建设朱熹遣子上学的桐江书院、周敦颐后裔故居、文明楼、文昌阁等10个慈孝文化教育基地,让陈列在仙乡大地上的慈孝遗迹都活起来;编印《孝满人间》、《三学丛书》、《仙居古代24孝》等各类书籍、小册子5万多册,让书写在古籍文献中的文字都活起来;设立慈孝文学创作奖,鼓励慈孝文学作品创作,创作出《爱在这里出发——中国慈孝的仙居故事》报告文学并在《中国作家》刊物发表;发动本地词作家、曲作家精心创作出12首“慈孝仙居”原创歌曲,举办原创慈孝歌曲演唱会,不断唱响“慈孝之声”。积极弘扬倡导新慈孝观,在传统媒体和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设“慈孝仙居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仙乡新风·慈孝在行动”等专题专栏,制作发放相关宣传作品并发送宣传短信逾百万条,成立草根讲师团巡回宣讲,开展送戏下乡、送慈孝电影下乡等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511170323.png


“典型感召”,使慈孝人物汇聚成林

    评选慈孝典型,培树最美盆景。在全县开展“寻找最美仙居人·首届慈孝之星”和慈孝家庭、十大孝村、校园十佳小孝星等评选表彰活动。选出收养140多名弃婴的“最美母亲”严雪花,带着智障母亲上学的“最美女生”朱耀婷等慈孝先进典型,共同组成仙居“新二十四慈孝”生动图景。通过举办慈孝之星颁奖晚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等方式,推广仙居“新二十四慈孝”。并在全县开展“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职工”、“最美司机”、“最美乡村干部”等系列“最美仙居人”评选活动。夯实“好人”土壤,孕育最美环境则是给予慈孝典型实实在在的好处,如县级慈孝之星每年可享受公立医院免费体检,适当提高家庭困难的慈孝典型民政补助和慈善救助,全年发放各级慈孝典型慰问金达100多万元。


“全民践行”,使慈孝精神外化于行

    以倡导孝敬长辈、感恩社会、奉献爱心为主要内容,将慈孝创建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从学生抓起,深入开展“慈孝育人”工程,投资50多万元编写《慈孝仙居》校本教材,开设慈孝教育课程,制定中小学生慈孝文明守则,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为父母做饭、洗脚、过生日等慈孝感恩活动。坚持群众自发参与,以倡导孝敬老人、友善互助、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让慈孝创建扎根基层农村。并将慈孝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村委会与村民自行签订慈孝协议。将每年的9月份定为慈孝主题活动月,开展“吃百叟宴”、“媳妇晒爱心被”、“为老人过集体生日”、“给老人洗脚”等“慈孝日”系列活动。评定“星级慈孝文明户”,全县已创建100个慈孝村。建设县级志愿服务中心和10个志愿者驿站,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义工服务网络,发展注册志愿者义工1万余名,全县90%以上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都有志愿者长期结对帮扶。坚持考量企业道德则以倡导诚实守信、履行责任、回报社会为主要内容,开展慈孝企业、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举办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团拜会、小侯鸟守候计划、春节免费送车回家等公益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微信图片_20190511170324.png

“制度督孝”,使慈孝成果固化于魂

    建立激励制度,倡导好人好报。将道德行为与信用体系相挂钩,县农村信用联社对获评县级慈孝之星或慈孝家庭的信用户贷款给予银行基准利率优惠,慈孝创建重点村的整村农户贷款利率相应下浮,设计推出“丰收慈孝卡”,A卡是子女为长辈存孝款,B卡是长辈给子女存教育成长基金,凭卡在公交出行、医疗服务、市场购物、景区旅游等方面都享有优待、优惠。建立约束制度,惩罚失德行为则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年度考核中,将是否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等指标纳入个人德的反向测评体系,实行一票否决。量化村民行慈孝行为,签订慈孝协议,违反协议的,在宅基地审批、村集体福利享受、入党和党员民主评议等方面受到限制。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明确把“不慈不孝”对象列为不宜参选人员。建立慈孝矫正工作机制,对赡养、抚养案件,根据矛盾纠纷程度实行分级管理,档案管理与全国法院系统失信人员名单相挂钩。建立投入制度,保障资金使用。鼓励民间自愿建立“慈孝基金”。目前全县已筹集设立“慈孝基金”5000多万元,并由政府层面研究出台《仙居县慈孝基金管理实施意见》,确保基金保值增值、规范运行。同时,县财政优先保障“慈孝仙居”建设各项资金,加大老年事业和未年人事业投入,建设占地160亩的县养老护理中心和儿童福利院,造提升13所乡镇敬老院。大力推广建设专门解决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吃饭问题的6199公益食堂,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覆盖全县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星光老年之家。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实施“春泥计划”,大力建设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春泥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