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三问

    话不多说,先看现场。

微信图片_20190509092018.png

    密密麻麻,这样的停法密集恐惧真的不能忍。

    上周,媒体发现了钱塘江边的三个停车场,这里停放的大多都是闲置的微公交。第一批投放杭州市场的微公交曾开国内风气之先,从2013年开始投放杭州市场以来,一度引发一股共享汽车的风潮。

    小编也曾用过微公交,说实话,方便还是方便的,价格也不算太高,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触。微公交分为按小时租赁、日租、夜租、周租、月租等不同的租赁形式,最常用的5座K17车型,每分钟租金是0.25元,而最便宜的的车型年租金大约是9600。按照道理,能够用的起的用户不在少数,不过,当小编听到2013年后才投放市场的微公交到现在退出市场的时候,平均行驶里程不过5万公里左右,心里一盘算,这就有点尴尬了,这个数据相较于其他营运机动车,明显有点少了,不过,这却符合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的补贴标准。

微信图片_20190509092331.png

    而最近,工信部发布通知:自3月19日起,对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进行公示。其中提到:2015年及以前,企业申报推广数量总计30936辆,专家组核定29034辆,共计补助资金约30亿元;2016年企业申报推广数量总计72614辆,专家组核定71546辆,补助资金共计约95.79亿元。也就是说,此次补贴总数近126亿。

    显而易见,对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国家财政可谓是用上了真金白银。但是,补贴刺激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骗补”质疑从未断过。

    2016年,财政部曝光了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的恶性事件!其中,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公司是恶意骗补情节最为严重,这家公司通过编造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约2.6亿元。

微信图片_20190509092400.png

    到了现在,数千辆新能源微公交在杭州钱塘江边“集体趴窝”,小编想冒昧的提出三个问题。


到底拿了多少补贴?

    这批暂时闲置的微公交大多是2013年以后投放,而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两部分,在这6年间,这些车辆从生产到投放市场运营,到底拿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多少补贴?这笔账应该算清楚。

    继而,通过理清账目,大家就可以看清楚到底财政补贴的效果如何,从而有利于制定更加完善的补贴的政策,防止补贴政策存在漏洞。

补贴结束,风口变成岔路口?

    2016年开始,共享成为出行领域的明星,而2018到现在,共享成为出行领域的“过街老鼠”。一波潮起潮落,社会资源明显被浪费。

微信图片_20190509092523.png

     现在,共享单车的倒闭潮余波未平,全国多地又出现了共享汽车的“爆雷事件”。根据媒体报道,近日,共享汽车途歌用户诉求退回押金遥遥无期,背靠力帆汽车的“盼达用车”,同样出现退出南京、苏州市场,押金难以要回的现象。而在国内,名目繁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少都涉足进入了共享汽车领域。

    从风口跌落下来的共享商业模式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监管?或者,严重点说,微公交是否会受到牵连?在共享经济风声鹤唳的关口,在补贴结束后,大家需要看到一个真实的市场,找到一个确定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使用寿命到期后会不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听起来有点杞人忧天,不过,作为新事物,当第一代新能源汽车慢慢开始进入报废期,对于新能源汽车回收利用的体系是否在建立过程中?又或者这些车是否具有回收的价值?甚至是报废车辆会不会成为新的污染源?有关这一切,小编杞人忧天的想想,是到了思考的时候了。 

    毕竟,面对新事物我们可以试错,但是要把试错的成本降到最低,当然,对于这些退出市场的车辆,关于这一问题,小编真心的希望自己真的是在杞人忧天。

    新有新的好,新有新的压力。今天,之所以在这里不厌其烦的发出三个问题,不为别的,只希望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备受呵护和期待的行业能够走的更好,也希望这个行业真的能够“弯道超车”,当然,想要做到这一切,潜在的问题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轻视。

    而三问新能源汽车,希望这是一种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