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如何解决社区的“人犬矛盾”?

    “家有宠物乐淘淘,养好宝贝责任到。办证登记不可少,不忘定期打疫苗。空气污浊易过敏,出门戴上牵引套。遛狗按时按区域,约束宠物勿乱叫。户外排泄清理掉,公共场所不打扰。遇人礼让不争吵,做个文明养宠人。”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工农小区,几乎人人都知道这首琅琅上口的“打油诗”,它是这个小区的文明养宠公约。这份公约,出自一位有着50年工龄的兽医师之手,他叫贺含江。每周二,他都会在工农小区自治互助站坐诊,只要在饲养宠物时遇到了有关宠物健康的问题,都可以来免费咨询、治疗。

u=452870042,825861114&fm=26&gp=0.jpg

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5月,小区自发成立了“宠爱一家”文明养宠自助队,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志愿者扛起了小区文明养宠的宣传任务。但是,自助队成立的一年多里,遇到过许多起因为养宠引发的邻里矛盾,而狗咬伤路人的事件也常有发生,所以,13名志愿者,每天有2人在自治互助站值班,并不时地在小区巡逻,一旦发现有不文明养狗的行为,及时上去劝导。

“打油诗”有了,义诊也有了,劝导队无处不在,小区又添了不少遛狗用的牵引绳、夹便器、垃圾袋等,供有需要的居民免费借用。   并且,“宠爱一家”文明养宠自助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楼长对工农小区1000多户居民进行了宠物饲养情况的排摸,所有饲养宠物的居民都登记在册子里。“目前小区共有36户居民饲养了宠物,每位居民的联系方式、宠物的品种、打疫苗情况等,我们都一一登记在册,这样也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养狗的宣传工作。”如今,经过多项措施的探索和尝试,工农小区文明养狗已蔚然成风。

timg (5).jpg

图片来源:网络)


    招宝山街道工农小区的实践说明,居民有能人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基层政府不能总是将社区事务揽在自己身上,这样不仅增加了公共财政负担,而且增加了社会治理的成本。政府应充分发挥居民的自主性,让居民自己组织起来管理社区事务,实现社区治理社会化。为了让居民有能力承接政府转移出的公共服务,基层政府应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并通过公益“微项目”的投入为居民自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根据相应材料改编,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林,感谢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