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聚焦民营企业,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为贯彻落实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6月21日,浙江发布《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行动方案》,全省域全方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案结合浙江实际,启动实施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务等九项重点任务。

    然而,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弱,产品议价能力差,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高,利润空间相对小,面对当下中美贸易摩擦,民营企业发展面临挑战。但另一方面,由于中美两国贸易的相互依存度依然很高,美国消费者和采购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因此对于我省中小出口企业来说,这也是从挑战和压力中抓住转型升级机会的最佳时期。

    基于对杭州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王淑翠教授等提出了顺势而为加快杭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的政策建议。旨在通过调整优化我省进出口产业的结构和规模,借机加快杭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和进程,把杭州打造成全球国际名品聚集地、中国优质产品出口源、海内外消费者购物天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进口措施:首先要积极扩大杭州本地经营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来源,丰富杭州的国际化品牌产品的种类和规模,鼓励线上互联网进口平台扩大货源,如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亚马逊平台等。例如,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时,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授权的电商行业招展合作伙伴,率先响应国家大进口战略,邀约200家世界顶级品牌商家,招展面积和数量在所有电商类招展合作伙伴中排名第一。其次要创新和改造线下零售业态,通过线上引流和产品组合优化,改善线下零售业的坪效和资金周转率。杭州要充分利用盒马鲜生、超级物种、跨贸小镇、保税区等创新型零售业态,通过丰富国际品牌和高质量货源吸引国内消费者来杭州进行放心消费。同时也要改造升级传统的零售业如银泰、苏宁、国美等,通过线上引流和优化商品,整合线上线下流通渠道,聚集国内外名优产品,把杭州打造成为面向海内外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出口措施:首先通过专题培训、质量认证、品牌注册等工作提高线上线下商家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质量观,强化中国原创产品的国际化品牌属性,确保商品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标准。通过定期的质量抽查和消费者反馈评比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其次要扩大对国外消费者的宣传范围和销售渠道,提高商家的跨境运营能力和国际品牌营销水平,把中国遴选的国际化、原创性、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让杭州成为中国名优产品出口全球市场的重要出口源。最后整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线下着重发展以休闲旅游、会展服务、体育赛事为主题的服务产业和体验经济,线上着重扩展以速卖通、亚马逊、WISH、网易等跨境平台为载体的跨境零售进出口业务,特别鼓励把来自全国的原创、优质、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市场,提升杭州贸易的国际影响力。

    3、政府联合平台,共同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平台,还要特别重视像一达通这样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这类平台不同于传统的外贸代理公司,其在中小微企业的全球议价能力、减少流通成本、降低政策红利门槛、获得金融支持、建立跨国交易信用方面均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外综服平台的多年实践证明其能通过集约化和一站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快速通关、快速退税、快速收汇,成为政府部门观察国家外贸经济、监管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窗口,能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因此建议把外综服企业与一般贸易主体进行区分,认定其是新型的数字经济服务型主体的“申报单位”。在退税监管上,建议将生产企业通过外贸企业承接外贸订单的业务,以及中小型贸易公司纳入外综服的服务范围,允许外综服企业为其提供代办快捷的退税服务,提供一站式代理报关、退税、结汇的便利,让中小微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活动。 

    综合来看,加快杭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先积极进口繁荣国内市场,再调整出口拓展新兴市场;进口战略中,聚焦于资源紧缺型产业以及国内需求强烈的产品,填补和改善国内同类产业短期内无法满足的供求缺口;出口战略中,先加强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水平,扩大出口国家和产品产量。全局来看,整合和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市场,促进国内消费国际化、国际市场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