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用“互联网+文化”为浙江文化工程增色添瓦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后申遗时代,在浙江省奋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打造文化浙江的大背景下,如何对遗产地开展保护管理和利用,如何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发挥文物资源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作用?结合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互联网上为浙江文化工程构建“数字孪生体”成为了一种可能性实践。

    居德华教授通过对“互联网+文化”的模式分析,旨在让浙江文化工程成果具有更强的时代特征,延伸到更大的网络媒体空间,使这些文化遗产能充分“活”起来,传布更快,影响更广,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文化服务的角度看,文联网(即文化互联网之意)将原先散乱的展示内容组织成有机的整体,能够体现更完整的传播价值。以博物馆为例,它将文物和展品归类分馆展示,展品通过数字化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在网上,为更直观生动,也可采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丰富立体的体验感。

    从用户的角度看,只需点击屏幕相关图标,就能看到更详细的内容。借助文联网的连接力,不仅能看到展物,还能链接这一内容的相关资料和注释内容,提高学习教育价值,加速文化内容的网上传播,让更多人方便地存取,实现“知识/文化云”服务。

    据此,居德华教授团队依照浙江文化工程的原有设计体系,以浙学为中心,按“今、古、人、文”的组织框架和浙江文化地图布局,对浙江省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博物馆和考古应用进行了组织架构,从而全面反映了浙江文化的价值内容和浙江精神,其中顶层的知识图谱如下图所示:

    居德华教授指出,通过用文联网为海派文化和浙江文化建立数字孪生,实现虚实结合,将为浙江文化工程如带来至少以下几点好处:

    1、在不影响文化研究工程原有计划进度和成果的情况下,可为浙江文化工程在超媒体空间,再构建一个“数字孪生体”,使浙江文化这一“虚”概念,在网上变得更加完整和实在,成为一个与内容和相关资源连接的整体,用户可通过“知识地图”的导引,很容易通过网上浏览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还能通过屏幕点击找到相关的实物资料,获取更多知识,发挥更大教育价值;借助互联网的应用规模,也大大增强了浙江文化的传播规模和影响力。

    2、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一项要不断持续发展的事业, 而借助文联网的内容组织框架, 恰好为这一共创工程搭建了一个互联网的共创平台, 参与者可通过这一共享的组织框架, 贡献可连接的资源, 完成建设成果的集成汇总, 当有更多文化领域的创新发现, 这一文化组织框架也容易动态的扩展, 使浙江文化工程的成果能不断扩展和深化。

    3、有了文联网,浙江文化工程的研究成果就不再是一些各自离散的文化资源,而是在互联网上有明确关联的集成整体,更能体现文化研究的整体价值。因此,文联网也可理解为是浙江文化研究成果的实时动态总结, 能跟随不断的创新发现, 保持动态的完善更新。

    4、从应用服务的角度,文联网也可根据服务的目标要求, 实行面向目标的文化服务。由于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加上使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手段,可在展示上做得更生动逼真,更具趣味性。

    5、浙江在文化领域具有很深的底蕴,并通过互联网连接,可用文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其独具特色的集成优势。浙江现有博物馆286家,完全可借鉴文联网在博物馆应用的可行性示范,利用浙江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和善于行动的领先意识,在国内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工程方面,更可依托浙江文化工程的先行优势,发挥与新技术和新思路结合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