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08年嘉善开始实施“强村计划”,重点帮扶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飞地抱团”模式建设“两创中心”的做法,先后建立了中德生态产业园和嘉善—庆元—九寨沟“飞地”产业园,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让更多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
嘉善县首个强村计划“飞地抱团”项目–中德生态产业园
近年来,嘉善县始终坚持贯彻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有关精神,深入开展浙江省山海协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加强与浙江省庆元县、四川省九寨沟县的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强村计划”,以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推动精准扶贫为目标,在实施县内村集体“飞地”抱团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省内异地共建产业园,创新跨省三地“飞地”抱团合作,“飞地”抱团实现扶贫结对三级跨越。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飞地抱团”项目97个,涉及1227村次,其中薄弱村448村次,项目总投资92.8亿元,收益率普遍达到8%至12%,实现了县域抱团项目全覆盖、集体经济薄弱村全打包、“消薄”任务全兜底。
完善扶持体系,变“常规补助”为“项目补助”
以“飞地”产业园项目为牵引,实现政策、项目、服务“三集聚”。一是突出政策引领。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的实施意见》,鼓励发展“飞地”经济,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展异地、跨省“飞地”合作项目护航。嘉善县制定《关于实施第三轮“强村计划”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品质的意见》,对“飞地抱团”发展项目,县里安排三年总量200亩土地指标倾斜支持,允许跨年度统筹安排使用,采取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额返还等18项规费减免措施,为发展县内村集体“飞地”抱团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强化项目保障。无论县内“飞地”产业园还是跨省“飞地”产业园均全程实施项目化运作,跨省“飞地”产业园由庆元、九寨沟共同注册成立全资国有公司,县内“飞地”产业园由参与抱团的村集体出资共同成立公司负责项目土地摘牌、厂房建设、后续运营管理等工作。为确保园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嘉善按照自身产业发展导向和布局,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链,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引进高质量项目,在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优先落户“飞地”产业园。三是实施全程代办。积极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确保“飞地”产业园能在最短的时间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嘉善在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红色代办员”制度。对“飞地”产业园项目,由“红色代办员”逐一制定项目审批全流程图、项目建设前期进程表等“一图一表”,通过倒排时间、流程优化、模拟审批等方式,全面压缩审批时间,促使项目早开工、早产出。
创新运作模式,变“单打独斗”为“多方抱团”
坚持优势互补,加强县镇两级统筹力度,突出重点、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实现抱团发展。在跨省合作层面坚持优势互补。嘉善产业基础扎实、招商引资经验丰富,却面临土地、空间等要素制约,庆元、九寨沟环境优美、土地空间资源丰富,但区位条件差、经济基础弱,限制了村级集体发展。三地优势互补,创新模式,从单向给资金、买指标转为双向合作共建,庆元、九寨沟解决用地指标、占补平衡等要素保障,嘉善负责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既解决了嘉善缺少空间、缺少指标的困境,又破解了两地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难题。在县级层面突出两类重点村。针对经济薄弱村,打破镇村界线和要素流动障碍,做到全城优化布局、全域整合资源、全城整体受益。采用“土地+资金”“强村+弱村”模式,在大云镇、罗星街道等区位优势明显的镇(街道),统筹布局两创中心。此外,针对“退散进集”重点村,为减少低效用地腾退对村集体收入带来的阶段性影响,专门研究出台“退散进集”重点村“新七条”扶持政策,对按要求顺利完成腾退任务、经营性收入短期大幅下降的一般村,参照经济薄弱村享受第三轮“强村计划”的项目奖补、贷款贴息、规费减免等政策,并新增50亩土地指标,力争实现腾退不减收。全县13个“抱团飞地”项目中、镇级统筹抱团项目有9个,实现镇(街道)“抱团飞地”项目全覆盖。
实施多重帮扶,变“外部输血”为“长效造血”
实施三重帮扶,提高扶贫协作的针对性、时效性确保扶得稳、扶得准、扶得强。一是资金帮扶。通过先期资金帮扶打下牢固基础,带动后期持续稳定“造血”。在扶贫帮困上,自2008年与庆元、2013年与九寨沟开展结对帮扶以来,每年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按照需要定”的思路,确立帮扶对象、扶贫项目,落实帮扶资金,推动两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并逐步加大帮扶力度。二是智力帮扶。搭建三地交流协作平台,深入推进干部互派,嘉善每年选派优秀干部赴两地开展工作支援,两地也分别派干部到嘉善挂职,全程参与“飞地”产业园开发、建设和运营。加强人才培养,“飞地”产业园优先招用庆元、九寨沟技能人才和优秀劳动力;嘉善每年开设村干部交流培训班,开展三地村干部互动交流、学习培训,共同提升基层一线工作能力。三是产业帮扶。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嘉善针对亩均产出低、企业规模小、产业分布散、环境影响大的村级企业开展“退散进集”。对腾出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产业鲜明、配套完善、运营多元、管理一流的“两创”中心,引入高质量项目、提升本地传统项目,促进集约、集聚、集群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利用腾退后土地,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开发,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为激活脱贫致富动力,推动产业深度合作,引导嘉善本地企业到两地投资兴业,携手两地在上海等地开展联合招商。把嘉善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经验与庆元、九寨沟两地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紧密结合,2018年嘉善出资1亿元参与庆元生态产业园建设,协助园区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帮助招商引资,推广县内“飞地”抱团经验,指导帮助庆元、九寨沟有条件的村逐步开展抱团发展,并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具体运营等方面加强工作指导,从根本上激活两地脱贫致富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