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旦悄然而至 谁才是最强王者?

(续前)

    继续探讨技术与历史的话题。前面,我们分别提到了两个关键的人物: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有趣的是,他们的统治时期,恰与人类历史上、前两次伟大的工业革命时期高度重叠。

    1760年代,以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由蒸汽驱动的机器开始替代人力、广泛应用。大英帝国强势崛起、逐步成为全球霸主。此时,中国正是大清乾隆三十年左右,“康乾盛世”还在呈现最后的余晖,“天朝上国”的美梦、也还在持续。几十年后,来自海上的巨炮将彻底使其梦醒。

1569203785194466.jpg

    1860年代,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80年代德国人Benz发明制成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在此前后,美国人莫尔斯成功发拍电报、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在美国发明了电话;都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世界。以此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电力、石油取代蒸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德国、美国强势崛起,在列强中显露峥嵘,并逐步取代英国的地位。此时,中国正处于慈禧掌政下的“同光中兴”时期,朝廷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紧迫感,也打开国门、引进部分先进技术,但显然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模仿。不久,就被学习更快、更到位的日本彻底击溃。

0 (2).jpg

    回望这些历史,真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慨。从乾隆到慈禧,他们都算是按照传统的治国理念,比较努力地打理庞大的帝国;甚至按传统标准,前期干得也都不差。为什么国运在百年间每况愈下、一直沉沦到“闻洋色变”、人人可欺的地步?原因很复杂,但恐怕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与时代太脱节了。他们承袭明清帝国封闭、保守、迟钝的风格,只生活在自己的天地,看不到世界的巨变——乾隆本人处在从古代史到近代史过渡的交点;慈禧则处在从近代史到现代史过渡的交点。其实,所谓古、近、现代史的划分,本身就与技术革命密切相关。时代更迭背后的逻辑,是如此的清晰:科技改变世界、进而改变历史。科技兴、则国运兴;科技落后,则国步艰难啊。

1569203858137039.jpg

    似乎80到100年一个周期吧。世界进入“现代史”几十年后,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空航天技术(后期是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在1950-70年代蓬勃兴起。这次,机器不只替代人的劳力,而且开始无限延伸人的脑力;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空前广泛的应用,从宏观的人造卫星、登月等宇宙探索、到微观的基因工程甚至量子世界,人类的生产和技术能力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没有意外,新一代技术的原创地,基本都在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产生。前苏联就算航天、军事等领域的技术力量,一度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甚至可能阶段领先,但在制造业等其他方面,就瞠乎其后了。咱们国家这一段的历史,大家都非常熟悉。由于种种原因,再一次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只在少数领域,比如“两弹一星”——原子能和空间科技的军事应用上,跟上了大国的步伐。

1569203881761932.jpg

    所以,当时间指向1970年代末,中国重新打开国门、开始饥渴地学习、引进各类科技时,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特别在意;因为基础实在太差了。作为一个发展水平低下的农业国,有不少地方,从农耕器具到生活方式,与两千多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阶段都没有完成。然而,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仅二十年,到20世纪末,中国的成长就令人刮目相看;新世纪加入WTO、参与国际化分工以后,更加奇迹般地突飞猛进,到2018年末GDP总量超过日本和德国的总和,达到美国的70%左右,完全是40年前所难以想象的高度。

1569203940770327.jpg

    当前,就技术角度而言,中国在原发性的创新能力上、在尖端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如半导体芯片、生物机器、特种化工以及天体物理学、天文学等的前沿科技方面,与美国可能还有不小差距;但在中低端甚至部分中高端制造行业中,技术水平或许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比较关键的是,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在将技术转化为市场可接受的产品方面,在全球可能是独树一帜的;所以,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站在今天,回望“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艰辛历程,令人唏嘘。这一次,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呢?有太多的讨论,这里就不作解读了。

1569203976683185.jpg

    现在是2019年。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转眼也将过去。按前面提到的时间窗口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许正在悄悄地酝酿、准备突破。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些端倪。通讯技术突飞猛进,5G时代呼之欲出,数据传输速度将成百倍地提高。未来的移动互联,应该不仅是叫外卖那么简单吧,而是“万物互联”:千里之外的宏观、微观数据实时掌握,无数行业规则将发生巨变。AI横空出世,在目前所有的智力游戏中都已经碾压人类。其他应用领域呢?仅一个“自动驾驶”。如果实验成功,世界会产生多少变化?赫拉利《未来简史》中关于AI的大胆设想,有多少会成为现实?现在无法确定。可能,我们更关心的是:在新一代工业革命中,到底是哪个国家,执行全球之牛耳、拥有最大的话语权?现在,我们已经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对历史的走向、对世界的格局都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个答案的未来充满期待。

    本文为粉丝程迅博士投稿,感谢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