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尬聊一场”的“双马对话” 东西方思维的典型差异

    继续讨论技术的话题,这次转换一个视角。我们仍然回到此前结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来围观一下本场会议最吸引眼球的热点:“双马对话”。

1571117674990886.jpg

    一般认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创造奇迹的阿里精神领袖,和美国现实社会中的“钢铁侠”、满脑子黑科技的特斯拉CEO第一次面对面地思想碰撞,总该擦出不少火花吧。出人意料,双方除了在“爱”(LOVE)——这个完全非技术的主题有点共识外,对AI技术、火星、教育等领域现实和未来的观点,几乎是南辕北辙,不在一个频道上;基本成了一次“尬聊”。

1571117698874656.jpg

    这很有趣。于是评论四起、众说纷纭。有说Jack马充满人生智慧、马斯克理工男不一个档次的;也有说马斯克情怀星辰大海、马云现实而短视的。这都无关紧要,咱们来关注一下双方的“技术观”。

    比如:马云:“人类创造不出比人更聪明的东西。你举个反例看?”

    马斯克:“怎么没有?计算机下围棋,早就4:1赢了人类世界冠军”。

    马云:“人为什么要和机器下棋?人就该和人下棋。人会和汽车比谁跑得快吗?机器不过是人类的玩具。”…

1571117767926095.jpg

    马斯克:“地球生存未来可能受到挑战,我们有计划登陆火星,作为地球的备份”。
    马云:“你要去火星?我刚从那儿回来。有这个本事,不如去清理大海里的垃圾,让地球人生活得更好”…(大意。具体参考聊天实录)

1571117789688539.jpg

    优劣不论,从上述对话大概可以看出:东方的马云,更加“以人为本”一些;关注人和人(而不是人和机器)的互动、关注地球现实的生存。机器就是机器,不可能完全替代人性。西方的马斯克,就更多地显示出“科学”冷峻理性的一面,关注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他对AI的未来充满警惕,因为这东西搞不好要远远胜过、从而完全替代人类;对未知的宇宙领域(比如火星)充满了好奇,有决心发展高端技术、逐步占领和征服它,哪怕无比遥远。

1571117806585774.jpg

    或许,马云是文科生、英语老师出身,与马斯克这样的理工直男相比,思考问题出发点本来就不一样吧。但所谓“一滴水珠看见太阳”,东西方顶级精英的对话,就算随口聊天,多少还是会折射出一些骨子里的东西。那就是——东西方思维的典型差异。比如,乾隆皇帝对蒸汽机、航海技术、天体运行之类几乎毫无兴趣,真正关注的只有帝国的安定和持续;慈禧太后不得不引进一些洋枪洋炮之类的先进技术,但她坚定地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祖宗留下来的框架和格局是不可改变的;到“马爸爸”这里,科技已经是和空气一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了,关心仍然的还是当下的社会和现实,而不是什么火星。这与瞩目“星辰大海”、对科技和未来充满了痴迷的特斯拉CEO,反差多么强烈。

1571117834488989.jpg

    那么,这种鲜明的差异,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确实太复杂了。如果一定要解释:心理学认为,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先得搞清楚他(她)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文化应该也类似。那就让我们先回到民族的童年,那些圣贤云集的“轴心时代”,去追踪它的历史渊源、寻找底层的文化基因。
    文明史告诉我们,华夏民族性格的养成,突出的贡献来自西周的文王、周公;春秋的孔子、老子;战国的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当然、还包括后世南宋的程颐、朱熹,明代的王阳明等。还有,外来的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极为明显。几千年来,历史纷繁复杂;但思想史上不世出的杰出人物,并没有超过儒、道、释、法、墨家上述先贤的范围;后来无数精英做的,更多地是去注解、去诠释。而百家争鸣、各路大师所关注的,主要就是人之思想和行为本身,然后是协调社会中各种人和人的关系;要解决的、从来就是现实世界各种“形而上”的问题。相当多的经典论述,本身就是模糊的、先验的、雄辩式的,无须什么定义、假设和复杂推导的过程。

1571117854604867.jpg

    而西方文明的渊薮和摇篮——古希腊的先贤们,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他们既是伟大的哲学家,往往同时又是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除研究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外,他们对身边的自然世界同样充满好奇,宁愿竭尽一生所能去探索和解释,而且普遍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实证的研究范式、精确的推导过程,治学非常严谨、一丝不苟。古希腊文化之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艺术、美学、建筑、体育等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堪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思想和学术成就影响无数代人,甚至直到今天。古希腊的音乐、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也极为发达,很大程度底定了西方艺术的原始基础。
    这一点,马克思早就有过论述,称赞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儿童时代”,是“正常的儿童”。比较起来,咱们大概可以称为“早熟的儿童”吧。因为东方的先贤们,更加看重的是哲学,是政治;是“礼乐教化”、“仁义孝悌礼智信”;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霸王道杂之”。至于探索自然、实验量化、逻辑推导的什么“科学”,乃至具体应用层面的“技术”,恐怕难登大雅之堂,有个“阴阳五行家”来解释、去鼓捣也就够了。这些,可能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原生家庭”和“童年教育”吧。差别是那样的迥异,则后面的不同发展轨迹,大概也不难理解了。

1571117866843592.jpg

    当然,如果简单地按这种逻辑推演,则西方文明、至少科学技术就该一直领先东方了。如李约瑟博士所问:为什么西方又在古代长期科技水平落后呢?是的,这可能要涉及到另一个复杂的话题:宗教。

    本系列《微评》未完待续,感谢作者程迅博士的投稿与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