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镇海区积极探索“党建+”模式,为全区社会组织装上“红色引擎”,引领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早在2015年,镇海就创新推行“网格党建”,打破传统按地域、单位建党模式,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作为建党的基本单元,按照“一网格一支部”“多网格一支部”等形式,由就近居住的党员组成网格党支部,网格长担任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书记(组长),推动支部建强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干部成长在网格。
社区社会组织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促进社区公民参与、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培育社区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宁波镇海共有4家市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基地,其中2家是今年新增。宁波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市民政局为充分发挥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打造社会组织红色基地,扩大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号召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外,镇海成立首个社会组织党建联合体,以“党建引领、孵化培育、融合发展”为工作宗旨,统筹党建资源,强化党建引领力度,负责凝聚社会组织党员,助力社会治理。镇海区以建立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优化培育体系,贴近民生服务,推动区内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一是党建+组织孵化,夯实党建平台
以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基础,打造区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培育孵化和服务工作中,通过“党建引领社团,社团服务群众”的方式,带动和引导社会组织主动对接日益个性化、细微化、多元化的群众需求。自建立以来,中心组织开展“公益先锋”广场惠民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直通车、党员志愿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组织党员公益日”等各类党建活动800余场,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服务活动,服务群众万余人次。同时,推进镇(街道)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基层社会组织深化党的建设,目前已有4个镇(街道)完成,走在全市前列。
二是党建+社区服务,创新基层治理
做好基层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培育并引导其参与社区治理,打造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大组—楼道党小组”五级党建网络吸纳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自治。做好“选拔+培训”、“关心+支持”两个加法,引导一批乐于奉献、群众认可的党员担任“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负责人。目前,该区68个“互助站”有50个站点负责人是党员,并吸纳200余个共建单位党组织、1100余名在职党员参与到社区自治当中。
三是党建+公益活动,激发组织活力
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加强党建对基层社会组织公益活动的引领,不断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组织生命力。多年来,庄市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党支部“行走”于村、社区的大街小巷。组织开展“红一五”便民集市活动,各个基层社会组织“挥墨宝”、“现手艺”,为村民送上新春祝福;联合宁波市第五医院党支部,开展“入村送诊”活动;联系党员医生为辖区抗癌协会会员提供心理、身体等健康咨询。主题党日活动中,联合党支部前往红色基地开展“忆初心”活动,践行党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四是党建+服务需求,助力行业发展
行业协会商会企业众多、党员分散、生产任务重,如何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会员企业发展,是所有行业协会商会面临的“难题”。为提高自身组织力,镇海区骆驼商会党委实施“强核提质”工程,推行“1+5+N”党建模式,以商会党委为核心,按地域和产业划分5个网格,每个网格7至10个支部,将183家会员企业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以网格为单位建立联席会议、碰头会商制度,推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教育联抓、服务联推、活动联办和共促发展,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引擎”。立足会员企业需求,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引导党员助力企业发展。成立了技术攻关、法律服务、科技帮扶三支由非公企业内专业人才所组成的“驼铃志愿服务队”,在帮助企业破解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科技申报、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近8000万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协会会员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