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和基础平台,一个和谐、稳定、安全、充满活力的社区文化,对居民树立文化自信,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住满意度都极为重要。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范柏乃教授等指出,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并从六个方面提出全面推进我省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科学规划和文化设计,强化社区环境的文化知觉,培育社区文化建设的共识,逐步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建设意识和责任。
根据社区文化的特色合理划分社区,有针对性地在社区环境中注入深厚的文化概念、文化标识、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并定期以艺术节、表演、课堂、工作坊、口述历史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强化社区成员对社区环境的文化知觉,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治理生态系统。
加强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
根据社区的发展规模和成员结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体育、文化、绿化、保洁、环保、平安、关爱老人、动物保护、参政议政等方面,丰富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加强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志愿者队伍,积极拓展社区的各项功能,建立家政服务队、舞蹈队、书画社、老年协会等各类便民服务队。建立社工引领义工服务机制与联动机制,组织居民根据地缘、志缘、趣缘、情缘组成志愿服务团队,形成“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社区公益服务局面。以社区文化为精神纽带,培育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品牌,多层次、多维度地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建立并落实社区志愿服务站保障机制,搭建社区志愿者与各类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的交流合作平台。
提升社区成员的民主管理能力,强化社区的民主管理文化。
切实以落实社区成员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为出发点,从治安、消防、绿化、文化、宣传、物业、选举等维度,拓宽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路径,提升社区成员的民主管理能力。一是通过网上协商议事平台,促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积极开展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二是统筹利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促进共建共享,循序渐进地提升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形成参与共识。三是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居民自治为基础、居民广泛参与、各类社区组织互动合作的民主治理机制,不断更新、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社区文化的价值引领。
一是要围绕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频度和力度,采取政策解读、专题报告、百姓论坛、网络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社区宣传教育,使社区成员更好地理解、自觉支持党委和政府工作。二是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和评比,利用宣传栏、展示墙、文化课堂、道德讲堂以及网络中的各种时尚、亲民的文化标识,使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社区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促使核心价值观统领社区文化建设。三是强化模范和先进的带头作用和影响,循序渐进地影响并改变社区成员的生活方式和的道德情操,引领社区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社区的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法治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竞技运动、微信朋友圈中,用更时尚、更便民、更亲民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制定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社区文化的制度保障。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基础,加快制定出台《浙江省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建设内容、绩效考核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浙江省社区文化建设做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保障功能和指引功能。对我省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原则、工作任务、报酬、福利和发放标准等方面做出明确制度规定,强化对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保障和引导功能,确保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和设计费得到稳定的制度保障。规范居委会工作经费,多渠道规范化开展社区服务。
建立社区文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社区文化的发展动力。建立健全对社区党组织的政绩考核体系,做到可量化、可评价和可检查。进而做好绩效沟通与绩效反馈,使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薪酬挂钩。通过科学的政绩考核,引领社区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持续动力,并以此倒逼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演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