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疫情与治理反思: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体系亟待建构和完善

微评提示

本次疫情中,杭州市余杭区建构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建构在数字平台之上的科学、系统、完善的垃圾治理体系的价值,恰恰体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精神。

1588143080721195.png

    本次疫情毫无疑问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任何治理制度的短板和能力的不足均难以遁形。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全国各地的垃圾治理工作亦受到严重冲击:街道和社区无暇监督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以个体拾荒者为主体的非正规垃圾回收体系完全瘫痪,急剧增加的垃圾量使垃圾围城困境更加严峻。困局之下,杭州市余杭区建构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再次彰显了独特的优势和能力。节后一复工,便立刻“消化”了居民抗疫期间积存的可回收垃圾,分类工作迅速回到正轨。恰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高度强调了“体系”的意义。本文认为,余杭区的垃圾治理体系与《指导意见》精神高度吻合,恰恰凸显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科学、系统、完善的垃圾治理体系的价值,更在今后的日常环境治理及危机管理中殊为必要。

一、“居家抗疫”给垃圾减量化目标带来的新挑战

    近年来,快递、外卖等业务带来生活便捷的同时不可逆转地增加了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这一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变迁趋势不仅在举国“居家抗疫”背景下被无限放大,甚至会长时间地影响和改变居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这必然给“无废城市”建设带来持续的张力。疫情期间,“非接触”式购买生活必需品成为唯一的选择。据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1月24日至2月10日之间)生鲜类APP的平均“日活”同比增幅为107.17%;“美团闪购”数据显示,米面粮油、调味品、生鲜果蔬、休闲食品等品类的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400%;“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已有近10万家门店新上线外卖功能。

1588143112864512.png

    以快递、外卖等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消费大大增加了垃圾的产出量。疫情期间,为了阻止疫情可能的传播途径,各地政府不得不明令禁止保洁、拾荒人员翻捡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严格的小区出入管制也使得个体回收商无法进出小区,参与垃圾回收。这些举措对于疫情防控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居民的垃圾每天在快速增加,大量的可回收物因流通体系不畅而无法被资源化利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剧了“垃圾围城”困境。

1588143133509933.png

二、余杭区整体性垃圾治理体系的特点及其在疫情中体现出的技术韧性

    困局之下,余杭区建构的科学、系统、完善的垃圾治理体系展现了面对突发事件的技术韧性。该体系超越了“碎片化”的垃圾治理,依托数字平台,以域内龙头企业――“虎哥环境”(以下简称“虎哥”)为依托,建构了整体性的垃圾治理系统,即: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在疫情期间彰显了强大的优势和韧性。具体而言:

ea87fd19129171f2a662b81412d9376.png

    首先,源头“一站式”回收居民家中全部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居民将所有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装入“虎哥垃圾专用袋”(其中大件垃圾直接呼叫,上门服务)。垃圾装满后,居民通过手机APP、微信、回收热线、虎哥官网等方式向虎哥平台提交回收订单,也可以将“虎哥垃圾专用袋”放在家门口,等待“虎哥”服务人员定点上门称重、扫码、回收,更换新的专用回收袋,同时环保金自动计入居民账户。整个服务过程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规范进行。
    “虎哥”的垃圾回收全程可以在“无接触”的情况下完成,这一特征在疫情期间尤为重要。居民只需将垃圾投放在家门口的“虎哥垃圾回收专用袋”中,由“虎哥”服务人员(上岗前都针对疫情特点进行了严格的专业培训)直接扫码、称重、计费、回收。这一全程“无接触”的回收方式得到居民的热烈响应,“虎哥”3月1日上午8点恢复运营之后居民呼叫,峰值超过5000户/秒。这不仅彰显了龙头企业 “一站式”回收体系相对于“小煤窑”式的小、散、乱的回收模式的显著优势,也再次雄辩地说明垃圾回收应当是一种专业、规范、标准化的工作。

1588143174396899.png

    其次,一条闭环产业链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虎哥”后端的产业群几乎可以将所回收的全部的垃圾安全、清洁、集约和高效地转变为具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这些垃圾包括:各种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如废旧家具、装修建材、园林垃圾等)、废旧家电(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和有害垃圾(如电子废弃物等)等等。2019年“虎哥”实现垃圾减量8.0万吨,资源化率98%,无害化率100%。其中大件垃圾占比27.5%,废玻璃21.5%,有害垃圾约达107吨(而某市主城区同期只回收了6吨,某市8吨,可见大量的有害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这些都是一般的回收群体不愿意也无法回收处理的垃圾。早在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政府应加快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中办和国办刚刚印发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了企业的主体作用,提出应“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二者的要义均在于此。
    第三,智慧化监管平台可以实时“精准”监控垃圾的投放量、清运路线、资源化利用量,体现了垃圾治理过程中的“精密智控”。“虎哥”开发的数字平台直接对政府开放,政府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精准”地监控垃圾治理过程:每户居民的实时投放量、“虎哥”细分的47种垃圾的实时回收量、这47种垃圾实时的去向和资源化利用量。可以说,数字平台“精准”实现了垃圾回收、清运、资源化利用等“多点多面”的“一网监管”。实现监管的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提升了垃圾治理监管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这也正是《指导意见》强调的。

三、启示和建议

    余杭区建构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体现了《指导意见》的要求与期望,无疑是成功的经验。本文在总结这一经验的过程中,对未来的垃圾治理形成了以下几点建议。

24c27d2e06a50fb77901711087ee5f1.png

    1、以高科技为支撑,提升垃圾治理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这个体系应涵盖源头回收、中间清运、后端资源化利用全流程,依托数字平台实现垃圾回收、清运、资源化利用的全网融合。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全过程监管,如居民端的溯源管理、各环节的精准考核和评估、垃圾治理绩效的“精准”评价,以及精准掌控资源化利用率和去向,落实《指导意见》中监测能力建设的要求。
    2、加强对垃圾治理龙头企业的支持,实现多方共治和市场导向。鼓励龙头企业纵向整合小型垃圾分拣中心、个体非正规垃圾回收群体,建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垃圾回收体系,并使回收物真正流向再利用环节。依托智慧监测平台,“精准”地定向减税和补贴,激励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e864fb3162ad70a28615c499576be5d.png

    3、转变垃圾治理效果的评价方式,以最终垃圾残余量作为评价依据。垃圾治理的重点不是所谓的分类正确率,分好类的垃圾没有出口最后还是一股脑儿送去填埋或者焚烧又有什么意义?垃圾治理归根结底是减少垃圾,而这里的关键又在于资源化利用,让垃圾真正成为从“放错”到“放对”的资源,也就无需再大量建设垃圾填埋场或者焚烧厂了。因此,本文强烈建议以最终需要填埋或者焚烧的垃圾残余率作为评价指标,促使地方政府在资源化利用方面下功夫,真正走向“无废城市”。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林,感谢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