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打通农村幼儿教育“最后一公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今农村已经大变样了,一排排漂亮整齐的小洋房更是让“蜗居一族”羡慕不已,一些地区更是探索出了农村社区服务能力提升的新路子,让农民不但住得好,更是过得好了。然而,还有一些短板往往被人忽视:返乡创业青年张成就“吐槽”道:“农村的幼儿园比起城里的还是差不少,这里的老师能把你家孩子看在眼皮底下,我就心满意足了!”

1588144491912659.png

    大家都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需要,农村年轻力壮的精壮劳力基本出外务工,农村发展的“顶梁柱”不断流失。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支持返乡创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越来越多像张成这样的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助力农村发展与蜕变。

2c197b35b06f81b9cfde18a7a56fc0e_副本.png

    然而他们都在子女的幼儿教育上吃了苦头。虽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投入资金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办园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地区发展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在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仍面临两个最突出的问题:

    首先,农村幼儿园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薪资不具备竞争力,如今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进行幼儿教育工作,许多优秀的农村幼儿教师更是逐步向城市流失。而实际上,农村的幼儿教师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基于农村发展的特殊情况,农村里存在着更多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幼儿教师的关心和照顾。农村幼儿园大多没有经过专门幼师培训学习的师资,由于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与方法,他们很难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7a2847d7d506aa9079239e623b9e014_副本.png

    其次,农村的幼儿教育趋于“小学化”。“小学化”是指直接向幼儿教授小学才应接受的知识,它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一种典型病态。这种教育违背了由幼儿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许多农村幼儿园不得不趋于“小学化”,而农村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是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全面发展的,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这样的教育,如何让孩子们记住乡愁呢?打通农村幼儿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在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1588144663981133.png

    首先,要按照“一村一园”的数量标准,优化和调整幼儿园配置。缓解园舍不足,办园条件标准化,是增加幼儿教育供给的关键和基础。先在较大的行政村各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具备条件的在每个行政村至少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条件较差的村,可以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或在小学附设幼儿园。
    其次,要通过增量来切实缓解农村幼儿教师紧张状况。第一个增量的途径是适当降低农村幼儿教师准入的学历门槛,破解“条件好的不愿来、想来的不够条件”的困境;第二个增量的途径是通过扩大本专科层次培养规模及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先招聘,培养更多的专业幼儿教师。从而缓解农村幼儿园缺少幼儿教师的紧张状况。

5df8c9102cd71584d49beb596642e71_副本.png

    第三,要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能力在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要求深,但要求广,掌握多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懂得如何开发幼儿的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发展因素。通过培训等手段,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知识,从而满足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试问,如果农村幼儿教育水平过低,返乡青年们该如何安心创业?他们的孩子,还会想着建设农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