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州企业成立“口罩转产联盟”
政府努力做到企业问题“件件有回音”
戴口罩、测体温、扫码进入、保持作业距离,温州亨利服装厂已全面复工。
陈老板是这家服装厂的老板,他说他的工厂已经复工一个多月了,而决定复工他是考虑再三做出的决定。
当初申请复工有很多要求,每一项要求背后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就拿复工人员每人每天两个口罩这一条来说,所需的费用几乎等同于他全年的利润。他们厂有200多人,当时市场上口罩的价格高达5元一个,每天光口罩费用就需2000多元,一个月就是6万,一年72万,他这一个工厂一年也就能赚个100来万。
可不复工又不行,银行的贷款利息要付,年前的订单不能按时交货又要付违约金。所以再三考虑他还是决定复工,毕竟企业转起来,把人留住,即使今年亏点,明年,后年还有机会。
如果一直停工,到时候工人去了其他企业,贷款到期无力偿还,那就真的出局了。
在恢复原有服装生产外,亨利服装厂还改造了一条生产线来生产口罩。
陈老板说温州几家服装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了“口罩转产联盟”,抱团联合生产口罩,缓解市场口罩供应不足的问题,亨利是第一批加入联盟的企业。
除了企业自己努力,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和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为实现企业复工复产一家都不能少,落实防疫举措一例都不能有,政策落地见效一项都不能缺,问题排摸化解一个都不能漏,温州派出10284名助企服务员,对企业实行“一对一”“多对一”服务。
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助企服务员包干制,企业问题妥善解决后才能销号归档,确保企业问题“件件有回音”。截至当前,市派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助企干部已累计开展服务1266次,共排摸企业问题976个,目前已化解563个,化解率为57.7%。
二、温州职工武汉“解封”后第一时间赶回
只为一点点回报公司
小徐是温州人,在武汉工作,并在那安了家。非常幸运,他在武汉封城前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温州。本以为是回家过个春节,没想到这一过就快小半年了。前几日听到武汉解封的消息后,他已开始计划回汉。
他所在的单位是温州某企业驻武汉办事处,疫情期间企业还是按时给他发工资,他说他拿的有点不好意思,但因为生活、房贷的压力没有底气退回去。所以想早点回去,希望能赶在全面复工之前开拓市场,也算回报公司。
三、危中有机 温州转型再出发
“楠溪麦饼王”孝老头麦饼店最近忙坏了。线上日均订单500多单,往常最好的时候一天也只有200多单。
突然爆火的原因是永嘉的县委书记王彩莲在网上直播平台对这家点进行了宣传推销。视频中的县委书记生动活泼,对麦饼文化如数家珍,从起源到口味都讲的头头是道,最后还带头在店内进行了消费。
疫情过后虽然大部分温州商场店铺都重新开业了,但是生意大不如前。
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表示:“要把数字经济作为温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培育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浙东南数字经济高地,努力使温州成为浙江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的重要一级。”
这次永嘉的2020楠溪“行”云推介活动就是响应市政府号召,通过云、数字化的形式帮助传统产业开拓销路。此次活动共有19家农副产品企业180多个产品参加,活动首日农产品销售额就超过了10万元。
或许我们已经暂时控制住了病毒,但是有病毒引发的经济停滞正愈演愈烈。
温州人作为经济浪潮中的弄潮儿已经踏上了经济领域的抗疫战场。
伟大的中国不仅要在医疗卫生的维度战胜病毒,在经济维度也要战胜病毒,这才是一份让全世界垂涎的完美抗疫答卷。
本文作者为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金磊,感谢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