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抛开“外国人”身份,如何让留学生更好地做“学生”?

    人类社会正在快速迈入“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同样深受全球化的影响,而其中最显著的表征就是学生的跨国流动。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海外多国的疫情快速蔓延,促使短期内许多中国留学生萌生了回国的意向;但从长期看,由于高质量教育水平的需求趋向,短期的留学生群体波动并不会对教育全球化产生根本影响。尤其是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接收留学生的规模、层次、规格看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

d0c507f998af39333868b0aafaac2b4_副本.png

    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同年9月,印发了《留学中国计划》。《纲要》指明了“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等具体措施。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指出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2017年,我国就已成为了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为了保障来华留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仅仅关注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对于更好的教育质量和学术交流的需求。2018年10月,教育部首次专门针对来华留学教育制定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规范》旨在指导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活动,持续提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

1588840835934917.png

    因此,如何从一种教育制度跨越到另一种教育制度,突破语言障碍,加强师生间的学术交流,推动来华留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外活动,从而适应东道国高校的学习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获取学位,是提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重要的议题。而面对这些围绕改善来华留学生的学术适应的难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留学生任课教师的

英语及双语教学的能力

    当前,课堂交流依旧是留学生课程学习较大的困难。由于大多数留学生以英语为第二外语,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因此,必修课英语教学更有利于其课程学习。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校具备海归背景的教师越来越多,对任课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也在提升,这些都为留学生教育提供了高质量教资保障。此外,汉英双语教学有利于其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也能更好的额帮助来华留学生实现语言过渡和语言训练,因此学校同时也应重视汉英双语教学,可以在课程中设置汉英双语的课程内容,方便学生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

1588840855729135.png

二、加强来华留学研究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研讨

    本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研究生的科研训练适应较差,特别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使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方面问题较为严重。此外,很多留学生表示无法适应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与导师交流、研讨的机会较少。为此,应加强来华留学研究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研讨。一方面,导师应加强自身的指导能力,为其更多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了解、关心其学术研究现状,改善其学术适应。另一方面,留学研究生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主动适应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 

1588840882502071.png

三、高校增设留学研究生心理咨询师岗位

    研究指出,心理适应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术适应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留学生远离背井离乡来 华求学会遇到如思乡、孤独等问题,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其学术适应。为此,高校应增设留学生心理咨询师岗位,为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从而改善其心理适应,促进其学术适应。

5d06240d5e325b85d630e17471c5217_副本.png

四、开展不同课外文化活动以提高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

    文化适应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术适应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应开展不同文化群体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为不同文化群体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外活动,留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茶道、武术、书法、国画等不仅结识更多国内外友人,更有助于增强留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并以增强提高其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改善其学术适应。

1588840949839652.png

    学术适应是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留学生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外国人”。希望我们能从对文化适应的讨论更多地转向对学术适应的讨论,逐步探寻到更系统的留学生学术交流和科研训练模式。


    感谢“策论中国”参赛团队“浙江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研究生学术适应实证研究‘”团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