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无完卵”,发端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危害了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对浙江省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倪建伟教授等针对新冠疫情下如何强化市场监管指出,当前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跟进措施,构建更加完备的市场监管体系,堵上监管漏洞。
01 强化以口罩为代表的居民日常医用物资生产销售流通监管
疫情期间,口罩等医用物资的捐赠、售卖、生产等出现了一些不良事件,诸如捐赠口罩被倒卖、售卖虚假口罩诈骗钱财、生产不合格口罩在市场流通以及哄抬口罩价格等,都对我国当前的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口罩为代表的防疫用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在于保障居民日常防护,更在于保障居民“心理防线”。第一,在做好口罩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的同时,全面掌控、主动做好口罩原材料的市场价格监管,杜绝市场垄断行为,防止因原材料涨价导致的商品涨价;第二,在做好实体药店价格监管的同时,积极做好各类电商平台口罩销售价格监管,杜绝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进而危及居民心理;第三,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商务部门流通监管的作用,为口罩等防疫用品开设快速寄递通道,保证流通时效。
02 强化以社区自发团购、市郊“马路市场”为代表的居民日常生活物资销售监管
目前全省大范围开展社区隔离、严控人员流通,小区的封闭式管理以及居民减少外出等防控措施对居民日常生活物资采购产生严重影响,也催生了“宅经济”。盒马生鲜、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天猫超市等网络生鲜平台的抢购风潮,以及社区居民居民自发与农场、基地联系,在微信群中组织接龙“团购”等新形态,都将是市场监管部门要面对的新挑战。
针对“电商”、“微商”、“拼团”、“熟人经济”等多个标签的社区团购模式,第一,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出面协商尽可能创新方式挖掘潜力破解运力不足问题、保障物资有效供给;第二,在自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不少社区居民自发与农场、基地联系,在微信群中组织接龙“团购”,这种方式有效补充了物资供给,特别是对网络生鲜平台无法送到的区域作用很大,但食品安全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农口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社区对相关农场和基地进行质量检测;第三,市郊或乡镇所在地居民自发的“马路市场”也有存在,对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样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建议采取免费方式就近纳入当地农贸市场统一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03 强化以住宅电梯和商业电梯为代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随着在门把手上检测到新冠病毒等新情况的出现,公共场所人群高频接触部位的卫生消毒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城市住宅尤其是高层住宅,以及出入超市、医院的电梯,既具有高频使用的特定,又是密闭空间,容易藏匿病毒,亟需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第一,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在将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检测安全的同时,督促维保单位联合医卫部门强化消毒,增加安全检测频次,比如每日早晚各一次;第二,建议物业监管部门对有多部电梯的场所实行奇偶错层或上下分段乘梯,倡导居民使用楼梯,适当限制或取消3层以下居民使用电梯,以减少传播可能性;第三,超市、医院等电梯层数不多但人员更复杂的公共场所,可以考虑安排工作人员通过监控设备等远程操作电梯,或者安装智能化的语音操作系统。
04 强化以公共实验室为代表的服务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监管类倾斜性措施
市场监管的工作不仅在于当前,更在于长远,需要提前对疫情过后的恢复生产、促进发展提供支持,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未来预期。为此在贯彻落实省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条政策意见的基础上,建议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开放食品药品检验、轻工业检验、计量标准检验等市场监管系统的公共实验室,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减免费用服务,估计一年可减免企业成本2亿元左右;第二,鼓励和倡导有条件的企业实验室和高校实验室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优惠,比如仅收取检验检测成本;第三,探索建立常态化、紧密型的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设备和技术的互通互助,检测结果的互认互信,实现检测成本的最小化和检测作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