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灵魂拷问”下,我真的慌了!垃圾分类,除了靠热情,还得算好账!

    对于垃圾分类,各级政府的热情都很高,张贴标语、分发宣传册、聘请分类引导员、购置分类垃圾箱,花的力气不可谓不大,然而部分地区却收效甚微,出现了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小编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和垃圾分类的支持者,试图对乱扔垃圾的居民进行劝阻,不料招来居民的“灵魂拷问”:

1588998843(1).png

1588998925852018.png

    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我们不禁反思,现阶段的垃圾分类走对了路子吗?
    说白了,垃圾分类,既要让垃圾应分尽分、应用尽用,充分资源化,同时也要平衡多方利益,让居民有获得感、企业能获利,这样才能实现垃圾治理可持续。

d29d061b0bd1f66876baeb1abcc0741.png1588999013(1).png

    2017年起,余杭区政府试点通过购买服务,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大件垃圾的处置交由“虎哥环境公司”(以下简称“虎哥”)运营,推进“百姓简单分、企业复杂分”,逐步建构起科学、系统和完善的整体性垃圾治理体系。

b30aed374b4fa03451dbc61c11a800b.png

    首先,源头“一站式”回收居民家中全部的可回收物,并协同收集有害垃圾和大件垃圾,“虎哥”服务人员定时到居民家中称重、回收,并按重量将可兑换生活必需品的“环保金”计入居民账户。

    其次,收集、运输、分拣、利用“一条闭环链”,将所回收的全部垃圾安全、清洁、集约和高效地转变为具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可达98%,无害化率100%,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a7d9953b9be68e37dcad89666605777.png

    最后,智慧化监管平台实现了监管的自动化、标准化和透明化,提升了垃圾治理监管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数字平台对垃圾的投放源、投放量、清运路线、资源化利用量进行“精准”监控,“精准”实现了垃圾分类回收、清运、资源化利用等“多点多面”的“一网监管”。

    这样的做法,老百姓想知道,到底会花掉纳税人多少钱呢?让我们来算算余杭区垃圾治理这笔账吧!

87e68c45ab60eae5675dbde55cb3d4c_副本.png

    首先,让我们算算经济账

    从政府角度看:2019年,余杭区通过“虎哥”回收大件垃圾2.2万吨、小件垃圾5.8万吨。这些事如果由政府做,那么收运、处置大件垃圾将花费3280万元,清运、焚烧小件垃圾需1996万元;从企业角度看:“虎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覆盖率,放大规模效应,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已经成长为一家年均纳税近2000万的龙头企业;从居民角度看:通过“环保金”激励机制,余杭居民累积获得“环保金”7658万,在“虎哥”覆盖的小区里,不再有堆放的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小区人居环境大大改观。

    其次,让我们算算环境账

    2019年,“虎哥”在余杭区户均回收垃圾达到了0.9公斤/日,占余杭区家庭垃圾日产生量的25%,全年回收量占余杭全区城乡生活垃圾总进场量的9.4%。资源化利用避免了若送去焚烧可能产生的3000余吨飞灰和10000余吨炉渣等固体废弃物,减量效果相当于少建一座日处理量300吨的垃圾焚烧厂!

    最后,让我们算算社会账

    “虎哥”为1200余个低技能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月以上,大大缓解了余杭区的就业压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垃圾治理直接或间接涉及10多个政府部门,管理体系繁复且效率低下。余杭区依托“虎哥”建构了完整的垃圾治理体系,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也避免了强制式垃圾分类以及传统的填埋或焚烧方式所导致的巨大社会代价。

1614a598351ce966eeafd014ed9d8f1.png

    账算好了,我们可以看到,余杭区建构的垃圾治理体系达到了政府、企业、居民共赢的良性互动目标,各方共赢且利益可观。接下来的路该咋走呢?
    首先,垃圾治理要建构一个整体性的垃圾治理“体系”。垃圾分类应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四个环节,且是“前后端匹配”的系统工程,垃圾能否减量关键取决于后端的资源化利用。试想:如果终端只进行填埋或者焚烧,那么中端的分类运输有什么意义?如果无需分类运输,那么前端的分类又有什么意义?只有建构起完整的垃圾治理体系,形成“分类、收集、运输、分拣、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产业链,才能破解当前的垃圾分类困境。
    其次,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龙头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垃圾治理不是繁琐的“体力活”,而是充满智慧的“技术活”,应充分拥抱现代科技,用智慧解放双手。
    最后,要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构建垃圾治理体系。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快递、外卖等业务的增长均大大增加了垃圾产生量,怎样破解这些困局?垃圾治理归根结底是通过资源化利用,让垃圾真正成为从“放错”到“放对”的资源。因此,应当以最终需要填埋或者焚烧的垃圾残余率作为评价指标,促使地方政府在资源化利用方面下功夫,真正走向“无废城市”。

9bfc839d42d41a522d43d65633ca37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