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创新还是固守?乡土文化的发展迷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计划之年,而在全面小康的数条标准中,城镇化和城镇居民出现次数尤为多。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强调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要“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c5858b964aa42e1eb606ca0d1ace2a9.png

    “土气”一直都是乡土中国的重要特征。《周易》中便提到“土乃万物之母”。乡土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与外界的交流等形成。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一方面世界文化的引入使乡土文化遭遇世界文化的持续冲击;另一方面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打破了村落间的封闭性、保守性以及稳定性,也致使乡土文化逐渐丧失话语空间,缺少文化获得感和归属感。

1592464243789435.png

    具体乡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建筑装修“去乡土化”乡村的建筑过于现代化,而缺少了对于原来乡土建筑的传承。在现代装修观念普及的情况下,更多的人会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建筑装修方式,原来的乡土建筑更多的像是被开发成景区,作为旅游资源而非人们生活居住的场所。

544d7ff554ca4a10bf18a73eb30a432.png

    2.出行方式及观念“高碳化”城市生活强调高速度、快节奏的市场经济价值观,随着农村交通的发达,这种观念也逐渐感染和改变了从前车马很慢”的乡土文化节奏,大多数新居民选择高碳出行,这与乡土文化中的尊重爱护自然的观念相背离。
    3.节日习俗的旧俗和新义两难传统旧俗正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变革,一方面传统大节在人们心中地位下降、丧失传统的仪式感,很多文化精髓在人们文化选择中被无意识遗失。另一方面封建仪式所崇拜的盛大的活动场面,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们文化活动自信的物质依托,不仅铺张浪费,而且带有一定的迷信封建。

1592464337384759.png

    4.传统技艺的保留和开发两难在开发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其文化内容需要迎合市场需求,从而容易导致其商业性过强,文化内容失真;与此同时,传统技艺容易在再生产过程中发生断层,从而创新效果不佳。因此传统技艺正面临着保留和开发两难的困境。

1592464306406205.png

    5.文化语言的利弊相依困境方言在新城市居民的现代化融入中利弊相依,它带来沟通的同时也阻碍着沟通,语言不同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脉络冲突,让城市难以接受新农村地区的乡土文化,同时也让乡村难以理解其乡土文化的城市化原因和动力。
    6.生活观念缺乏现代化动力文化教育上,很多地区教育资源始终未实现现代化分布的情况;育儿理念上,新一代的新城市居民仍然大多数采用“教育传递”,存在恶性循环的风险;村内养老机制不完善、养老机构不健全,养老体系急需健全完善。
    7.精神理念缺乏传承的激情返乡建设的年轻人队伍中还是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家乡理念淡薄的人群,他们向往城市生活,排斥乡土文化,排斥返乡回村。除此之外,还有被商品经济瓦解的邻里关系,在逐渐淡化的表象背后则是乡土文化被持续削弱的过程,乡土精神正缺乏着传承的激情。

1592464466703674.png

    面对这些矛盾与冲突,我们不禁想问: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接轨的过程中,保留还是消失?融入还是抵制?创新还是固守?为了更好的平衡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乡土文化存续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可以参考:

    1.乡土建筑进百姓家,推崇自然和谐低碳出行在树立乡土文化与城市建筑融合成功的榜样时,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仅仅发展成旅游业,让游客来参观。而应引导居民结合地方特色建筑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建筑进行居住,让乡土文化真正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场所,融入新城市居民的生活与文化观念之中。此外,应将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融入人们的日常出行之中,鼓励人们低碳出行。
    2.习俗习惯取精去糟,推动文化的大众化创新乡土文化所承载的习俗习惯兼具封建落后弊病和新时代价值,推动节日习俗、社会风俗、礼仪传统以及传统技艺在内容上改革创新,充分考虑居民对历史文化的诉求,贴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目标;在形式上利用现代经济和科技理念,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展示,利用文创产业进行转化利用,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e8cf905385b079fd004ec1f16e5c688.png

    3.城乡文化互助融入,打造文化语言的新优势文化语言成为阻碍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文化的割裂式发展,应通过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紧密合作,推动城乡交流和城乡互助理解,在心态共通的情况下畅通城乡交流的渠道。文化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桥梁,还可以是二者融合发展的文化体,推进文化语言的探究和挖掘,打造新农村地区的文化语言新优势。
    4.完善公共文化混合供给机制,激活观念新力量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通过民间参与,让家庭观念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打造一个自主的文化新现象,吸纳优秀家风传统,更新现代化科学化的养老育儿理念,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理性的消费观,让村落的村民自身参与到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形成政府领导、民间响应的良性文化运转模式,激发来自每个小家庭的乡土文化现代化发展新力量。

ad6ba600b7781998fb9dc934ddd59c6.png

    总而言之,只有平衡好乡土文化和城市化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守护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