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新加坡发展小贩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Patricia Schultz 2003年出版了《死前必须去的1000个地方》一书,将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单列为一章。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都会慕名一睹风采。新加坡的小贩中心何以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其发展历程和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592466573659011.png

一、新加坡街头小贩的缘起

    街头摆卖以其投资少、低技能、收入不菲等特点而成为大量的、教育程度低的失业人员非正式就业的首选行当。60年代后期,随着新加坡迅速工业化,就业率大大增加,忙碌的工作挤占了家务劳动时间,因此,外出就餐人数激增,给方便、便宜的街头商贩行业带来了大量商机和可观的利润,吸引了大批从业者。当时约有25000人(约占新加坡总人口的1%)步入商贩行业,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首先,街头小贩的膨胀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霍乱等食源性疾病的爆发,食品垃圾的随意丢弃导致垃圾满街、污水横流,病媒蚊虫肆虐等;另其次,街头小贩的无秩序摆摊影响了市容,给城市管理制造了麻烦;第三,其丰厚的利润和灵活的工作时间吸引了很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使其他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劳动力短缺现象。现实迫使政府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

1592466591881641.png

二、新加坡的具体做法

    1968年12月至1969年2月,新加坡政府对全岛的街头小贩进行了普查,并与市民基层组织的负责人磋商,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经过充分地调研和反复讨论后,决定分两步走:

1592466609970316.png

    第一步(即短期方案):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控制街头小贩的数量。许可证只颁发给经济上真正困难的小贩,共有24000人获得许可证,其中6000人在市场经营,18000人占道经营。接着政府在路边街道、后巷、侧车道、停车场等处划定专门的小贩营业场地。这些场地拥有垃圾处理中心,有可以连通污水渠的洗刷区域,小贩的经营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政府的《环境公共卫生(商贩)条例》和《环境与健康法》, 这样就解决了垃圾满街、污水四溢的脏乱局面。
    第二步(即长期方案):用5年时间将街头商贩迁到专门为他们修建的毗邻居民区的经营场所。街头小贩的经营活动可以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这是必须保留的。1971年开始,政府统筹布局,投资兴建专门的小贩中心,有的位于居民区,有的位于市中心。这些小贩中心都配有大型垃圾处理中心、排污渠道,其中的集市区和熟食区相互隔离,避免污染。政府通过给予土地重建使用权来鼓励开发商建立这样的小贩中心。

4bdfd39f289e4e61122a2c1dc26c7e0.png

    为了保证这样的安置长期有效,政府采取了相应的配套设施:首先,政府绝不将建设和维护小贩中心的成本转嫁给小贩。2001年开始,政府推出小贩中心翻新计划,包括:重新贴磁砖,安装新桌凳,拓宽通道,更换下水管道等公用基础设施,重新布线,改善通风条件、垃圾中心、厕所,提供更好的照明设施,优化空间利用率等改建项目。这些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不以租金形式转嫁给小贩,从而保证拥有良好经营条件的小贩中心的摊位租金和街头小贩的租金持平,引导街头小贩进入商贩中心。其次,确保摊位分配的公平、透明。国会议员亲自主持摊位的抽签,基层领袖广泛参与其中,摊位分配过程公开透明。第三,评比“小贩至尊”。为了提高小贩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好手艺代代相传,新加坡每年举办“小贩至尊”的评比,评审程序分为“公众提名、公众投票和评审团评选”三轮,最终评出每个类别的状元,即“小贩至尊”。第四,在警方的密切配合下,严厉处罚无证小贩的占道经营活动,保障守法小贩的收益。

1592466652321836.png

三、新加坡经验的启示

    新加坡处理街头小贩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认真调研。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将经营权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困难户,遏制逐利者的参与;第二,集中经营、统筹布局。小贩中心遍布全岛、布局合理,既包括居民经常出没的中心地带,也包括组屋中心,一切以方便市民为导向。小贩集中经营、修建完善的卫生设施,不会影响市容市貌;第三,不与民争利。绝不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转嫁给摊位租户,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这样小贩就有积极性搬入经营条件更好的小贩中心;第四,公众参与,确保公平。摊位抽签是在国会议员主持、居民和摊主广泛参与下进行的,整个过程公正、透明;第五、提高小贩的荣誉感。通过各类评比活动,增强小贩的职业荣誉感,促进他们加强管理,守法经营,并不断提高手艺;第六,严厉处罚违规者。一切保障措施就绪后,对于违法经营者处以重罚,合情合理,得到市民和小贩的拥护和支持。

f82daabc4ef12ff809b12982c93589b.png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林,感谢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