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小病拖、大病扛,外来务工者如何走好“健康之路”?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36 亿。这一庞大群体面临的健康需求、健康管理等问题,近年来一直被社会关注。流动人口中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日夜奋战、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奉献着自己的一份青春和热血,他们背井离乡、苦苦打拼,渴望融入城市,但低收入、高强度、环境差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真实写照。小杰(化名)是一名“杭漂”,来杭州的5年里,他尝试过不同行业,当过餐厅服务员、学过美发手艺、干过电商主播,“每天起早贪黑,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了,为的就是能多赚点钱,过上体面的日子”,而对于身体健康,小杰就不太关注了:“我还年轻,(身体)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不舒服的话吃点药就好了”。

1599534288726925.jpg

    “小病拖、大病扛、实在不行上药房”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普遍做法。《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存在相当大的隐患:91%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可是当进行疾病调研时,却发现都程度不同地有一些病;77%的外来务工者生病后不去正规大医院就诊,而是选择自己买药吃、拖着或者去小诊所看病。他们的苦衷在哪呢?

1599534305376102.png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相对较差。虽然目前“蓝领公寓”等租金低、环境好的住所有利于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但目前的供应难以满足全部需求,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廉价的群租房租住,其住所内宜居条件较差,这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存在着负向效应。

1599534322261107.png

    其次,与城市居民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从事比较脏、累或危险的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往往更嘈杂也可能接触有害固体,且存在超时劳动的状况,不良工作环境与超时劳动叠加,一方面使其难以恢复精力,另一方面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显著地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 

1599534358290508.jpg

    最后,整体低水平的教育程度和整体低水平的收入情况,决定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个人健康行为不良,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投入,这都对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健康构成威胁。

    那么,外来务工人员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健康之路”呢?

1599534397(1).png

    构建多层次的外来务工人员健康保障机制,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健康管理体系,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的建设,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同时,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技能培训,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其自身的健康知识储备,做好健康教育培训的督促工作。

1599534486727305.jpg

1599534509(1).png

    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的便利,通过各类新媒体等途径,增加公益性广告的投入,开设专门的微信或者微博公众号,定期推送有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文章,利用动画或者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制作专门的健康教育宣传片,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健康常识、传染病和职业病预防等科学知识的灌输,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1599534557586039.jpg

1599534577(1).png

    有关部门和用人企业要重视对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的治理,一方面要精准治理对他们健康造成威胁的群租房问题,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统一规划建造外来务工人员专用廉租房、鼓励企业建造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公寓、利用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兴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出台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奖励政策等,着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避免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因居住环境而受到威胁。

1599534620431881.png

责任编辑:严泽鹏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尊重原创,转载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