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传统古村落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同步?

1603682697(1).png

31b8dd7cd572abdb3bcc3882fa50454.png

    在浙江省,文化与经济间一直存在着并生与对抗的双重关系,一方面,厚重的文化和古训使得当地百姓保有优良的风俗风貌,带动了当地人用拼搏和诚信精神奋发图强;另一方面,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却又使得许多饱有乡村古村落、宗祠文化的乡村或地区正在不断的失去它原有的乡村风味,古村落、宗祠文化正在历史的岁月中消失殆尽。

cbd84379b2ce89b16111313d7a5f8d8.png

    近几年来,随着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视和对家风家规的强调,关于古村落、宗祠文化文化的保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得文化的实体和精神都得以源远流长。 以浙江省景宁县中南部的云中大漈景区为例,在海拔1030米的中高山盆地内,云中大漈景区境内丘峦多姿,田园村落景致宜人,四周群山环绕,烟雾弥漫,被誉为“云中桃园”。景区内有:建于南宋时期的融合了儒、道、释三教宗义的国保级古刹时思寺;树龄达1500年的亚洲之最柳杉王;飞泻百米危崖,声震幽谷的雪花漈;“百里云烟足下生”的景宁县第一高峰上山头;盛产“美人腿”之称茭白的小佐梯田;还有护关桥、胡桥、银坑洞等。

33f3ad8f05c95d94a97395099e7c477.png

    目前大漈乡辖区内的包括古村落、宗祠在内所有保护文物遵循的的保护原则为修旧如旧,即以后的修复工作按原则修复至在申报成功为保护文物时的外观。此外,对于较为古老的房屋,乡镇每年会有一定的申报名额来申请修缮的一定费用。在文物保护的监督方面,每座建筑都安置有摄像头,以防有人恶意损坏。而且当地人民的保护意识是非常强的,若是文物因年代太久侵蚀损坏,乡民们也会自发捐款用来维修。 然而,在古村落、宗祠文化保护方面,依旧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古村落的文化吸引力已渐渐减弱,光是文化底蕴已不能满足游客的内心需求,因此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b79d05868765e6d760dd64925360fe1.png

    其次,古村落,古建筑数量众多,仅凭国家的拨款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保护资金也是一大难题。
    最后,当地村民的保护古村落建筑的意识,一旦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时,往往会产生冲突,所以政府与村名的协商问题更是不可忽视。 其实当地想要做好古村落、宗祠文化保护,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旅游—创新—引资—民生”的问题,让当地百姓富起来,才有更多的资金与精力去保护古村落、宗祠文化,才能使古村落文化、宗祠文化才能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1603682859(1).png

    很多当地居民的木结构住房已经破损,通过一定的修护进而继续居住。虽然居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可同时也使独具特色的当地民居的气息一点点散失。在当地进行新的民居规划建造,让传统的木结构住房得到存留,不仅使当地的传统建筑得以保存,而且同时解决了老旧房屋的维修难的问题(既要注意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安全问题,还要考虑到如何保留其特色)。

1603682888(1).png

    许多古建筑旁往往种植着古树。而这些古树伴因为时间的推移或是天灾等其他因素从而偏倒,不仅古树受到破坏,附近的古建筑也同时收到了较为严重的损毁。所以直接对古树进行着重的养护及保护,保护的不仅仅是古树,同时也保护了古树旁的古建筑。

1603683018296056.png

1603682914(1).png

    新时代不断发展,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渐渐的被人们遗忘,有的甚至是早已不复存在。大漈乡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乡村,大量的民俗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存留,但是存留是并不代表着不会被遗忘。新时代发展,新事物不断被创造。民俗文化正好可以借此契机来让它流传千古。通过小视频,微信推送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让民俗文化能够被后人所目睹,被他人所欣赏。

1603682942(1).png

    针对当前大多古村落的经济来源依旧是农产业的现状,应加大对古村落古遗址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通过发展文旅、农旅产业,带动休闲娱乐项目建设,围绕文化核心发展文化艺术产业,从而吸引各种旅游与艺术爱好者休闲采摘、回归自然、创作交流,并进一步带动当地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总的来看,绿树扶疏,古道侵苔,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古村落风光治理与保护,既需要保护建筑,更是要保护当地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