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新型养老”悄然来袭,养儿防老已成为过去式?

    多生孩子好防老?还真未必!

    小编今天在都印上刷到一个视频,感触颇深。一位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然而却因为财产的分配问题导致老人无家可归。万万没想到,劳碌半生养了多个孩子,到头来却沦落到居无定所。

    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超级老龄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老年人面临养老难等问题。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开展,目前新一代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来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老人养老的实质性选择。2017年,在浙江余杭,7 户人家、 13 位老人齐聚在一座农家小别墅里,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成为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抱团养老”的出现为我们供一条新的养老路径,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是梦想还是趋势?

    “抱团养老”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之后推广至瑞士及荷兰,最后在欧美各地流行起来,是一种会员制养老模式。以德国为例,一些老人在家和邻居进行互助或是搬到一起过着“抱团同居”的生活,抱团老人们虽然平时各做各的饭,但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聚餐,有时还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当有老人生病或发生意外时,其他人给予照顾和帮助。

    就目前来看,”抱团养老”的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抱团养老”可以缓解老年人入住养老院难的问题。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增长速度,这导致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抱团养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压力。

    其次,”抱团养老”可以弥补护理服务发展与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随着人口的越来越老龄化,特别是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社会化的护理服务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依靠成员间相互提供护理服务的“抱团养老”方式自然受到老年人的青睐。

    最后,”抱团养老”可以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成为开解他们心理矛盾的重要渠道,可以有效缓解现代老年人的孤寂心理,与此同时,老年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共同参与娱乐活动,也是满足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与此同时,”抱团养老”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各种急慢性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在“抱团养老”的情境下,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饮食健康或是行动安全很难得到有效的、必要的供给;习惯差异可能导致老人“脱团”,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交往习惯,这些习惯是长年累月形成的,相对而言不易调和,加之一些老年人较为敏感,一些琐事可能导致老人“脱团”,不欢而散。

    在加强老人对于”抱团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认知的同时,也应完善”抱团养老”本身存在的不足。未来的养老之路,又该如何走呢?

    第一,在政策层面,应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供给,这才是”抱团养老”不断发展的长久之计。目前的”抱团养老”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因此老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易界定,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纷争。应当在政策层面公开承认并鼓励”抱团养老”,让参与这种养老的老人更有信心,也激励其他老人参与这种养老方式,并通过专业机构来拟定专业的养老分工协议,规范抱团老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有效防范矛盾纠纷的产生。同时要积极探索盈利化、个性化和差别化养老,从而满足不同家庭、不同群体的养老需要。

   第二,在社会层面,应该积极关注空巢老人这一群体。

    尊老爱幼作为传统美德,但在当今社会人们将老人视为弱势群体,存在过分弱化老人的“标签化行为”,对老人精神层面的关心却远远不足,特别是那些独居的空巢老人。除了在社区内设立公益性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机构以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老人的联谊或者团建活动,带着他们做做活动、聊聊天,也可以和学校等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到社区里和老人们一起活动,让老人感受到年轻新生的气息。

    第三,在子女层面,要尽快学会与老人的相处之道。

    小时候,父母养育子女,付出了金钱,也付出了时间,在他们最后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时光里,即使他们选择了在外养老、选择了和朋友住在一起,子女还是要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他们聊天、谈心,看望他们、关心他们。对于老人的唠叨,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耐心,尽可能的让老年人能“享清福”。

第四,在老人层面,要“活动老、学到老”,学会自我成长。很多老人和社会脱节,只在自己周围的小圈子里获取信息,眼界变得愈发狭隘,因此老年人要学会自我成长,不能只是外界所有的群体在灌输信息,同时也需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减轻子女的压力和负担。

    第四,在老人层面,要“活动老、学到老”,学会自我成长。

    很多老人和社会脱节,只在自己周围的小圈子里获取信息,眼界变得愈发狭隘,因此老年人要学会自我成长,不能只是外界所有的群体在灌输信息,同时也需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减轻子女的压力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