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影视文化出口新模式,打造新时代“文化中国”

   《以家人之名》,《下一站是幸福》,《外交风云》,《加油,你是最棒的》,《宸汐缘》等等。近年来,中国影视剧的文化输出已不再局限于海外华人群体,还针对人口基数更大的海外观众。大量的影视剧被翻译成当地语言落地,且深受海外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而这些文化出口的新模式实际都发端于杭州西湖区紫金港板块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近日,据省商务厅消息,在国家四部委联合开展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首轮综合考评中,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以下简称基地)得分位居功能类基地前三。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就曾指出,“多元文化各显精彩的‘后现代'社会,儒家应该以不卑不亢的胸怀,不屈不挠的志趣和不偏不倚的气度,走出一条充分体现`沟通理性'的既利己又利人的康庄大道来。”在这基础上,杜维明进一步提出“文明对话”策略和“文化中国”概念,在世界学术界引起普遍的反响。输出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输出中国国家形象。约瑟夫 ·奈也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和它为主宰国际行为规范而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准则与制度的能力,都是它重要的力量来源”。

    一直以来,世界不少国家人民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功夫、京剧、熊猫等刻板印象中,但伴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积极的电影和文学作品的输出,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从片面向多元发展,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也逐渐深刻。

在分析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的成就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要输出高质量的文化内容,需要提高文化三个方面的能力:文化传播力,保证文化可以顺畅地传播出去;文化竞争力,保证文化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吸引力;文化表达力,确保文化可以准确地表达国家形象。

    1.拓宽多元文化传播渠道,强化文化传播力

    所谓文化传播力,即一国将文化向外传播扩散的能力。在当今国际社会,文化的对外传播主要通过新闻出版传播机构和文化出口机构。早些年,中国从事外宣工作的媒体主要有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然而,这些媒体在国外几乎没有影响力。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建成初期就充分体现了合作区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愿景,合作区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规模的影视出口平台,以打造享誉国际的华流梦工场为愿景。合作区倡议成立了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得到了国家、浙江省、杭州市等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包括北京京都世纪、爱奇艺、大唐辉煌、华谊兄弟、克顿传媒、新文化传媒、华策影视等国内龙头影视企业共同加入。此外,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也与英国Endemol Shine、法国Dailymotion、中华广播电视同业公会、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华策集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影视联盟、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浙江图书馆、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全球影视文化行业领军企业和机构成功合作签约,打通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播国际渠道。

    2.搭建人才与技术平台,强化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既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又是其集中体现,作为承载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软实力”,它不仅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补充,也存在着扩大影响、构建认同、激活创新的价值力量。针对我国文化竞争中存在的特色不鲜明、创新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一方面构建了国际化高端影视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国际化人才优先战略,加快文化贸易国际传播。公益性教育基金“华策育才基金”已实施五期,每期从浙江全省的影视传媒机构中选拔优秀人才,赴海外培训近1-3个月时间,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的影视产业领军人才;另一方面搭建了影视科技研究平台,成立影视科技研究院,提升影视大数据的研究应用能力,与国际领先的科技影视创作团队进行包括VR、AR等内容的战略投资与项目合作,为基地搭建国际化影视创作平台打下基础。

    3.以“影”为介讲好中国故事,改善文化表达力

    如何通过文化输出从而实现准确而全面地反映和建构国家形象?从文化信息的特点来看,文化表现出的是一个国家比较长时间积淀形成的形象。针对国际对于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和局限性问题,注重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和当代思想文化,强调当代中国的现代吸引力。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以影视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古装剧和家庭伦理剧等形式传达中国文化元素,生动形象的刻画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又能在故事编排中引发国际共鸣,深刻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