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从“新疆棉花”事件看我国棉花产业新发展

    最近,新疆棉花成了国内百姓关心的话题之一,外国企业因莫须有的“强迫劳动”罪名而拒绝使用新疆棉的做法简直是无中生有,引起众怒,这些企业中大多甚至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如此抹黑诋毁我国人权实属恶劣。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也是第二大棉花生产国,2020年到2021年棉花年产量约595万吨,新疆棉就占了520万吨,常年供不应求,新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有15%—30%来自棉花收入。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和战略物资,多作为编制类的材料,棉花籽还可做油用于工业和农业上。棉花对环境的要求高,光照、土壤、温度等因素的不稳定会直接导致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与棉花紧密相连的纺织服务业是中国的第二大产业部门,占全球纺织品出口的40%,我国棉花产业对国内外的纺织品市场都具有重要影响。

    棉花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新疆地区的大量就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14年以前我国棉花采摘以人工采摘为主,需大量劳动力,2014年以后棉花机械化程度迅速发展,北疆的棉花采收比例以达到90%,喷洒农药也开始使用无人机喷洒。但是,不可否认,棉花产业也存在生产发展和生态瓶颈,随着纺织技术进步和市场对棉纺产品品质档次的提高,棉纺企业对棉纤维原料的主要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棉花质量残次不齐、上下游产业链脱节、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药化肥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问题制约了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高端品牌竞争力不足,如何让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探讨。

1.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优良品种培育。

    在原有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基础上,根据气候、市场等情况进一步细分各地区棉花种植区域,进行多类型棉纤维生产布局,形成长绒棉、中长绒棉、细绒棉、短绒棉合理分布的区域化格局,打造不同用途但集中的棉花生产示范基地。注重遗传品质改良,加强多类型棉花品种选育,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棉花品种内在品质,挖掘优良品种,扩大生产量,保证棉花质量,稳定棉花价格,规范市场秩序。

    2.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棉花产业技术体系。

    各地区棉花种植和生产模式不同,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是最终要求,需进一步对棉花机械化进行研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整合现有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棉花科技资源,创新改革,因地制宜,建立完整的棉花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棉花市场和病虫害的信息分析、预测预警和指导服务,为棉花生产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专项基金,形成以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创新骨干为主体的创新团队,增加棉花产业科技投入和稳定支持。同时,建立棉花大数据平台,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引入棉花生产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数据追溯、价格补贴等各个环节,通过互联网将数据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库,形成棉花生产大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做到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推进棉花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3.绿色发展,强化管理。

    棉花在种植期间易受虫害影响,但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成本高,土壤污染大,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需探索智慧化生态系统,大力发展低碳模式,防止过度扩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加大资金投入,学习国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现有的种植环境,提高棉花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解决棉花市场监管不力、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保障棉花产业的竞争力。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

    企业要加快创新棉花新品种的研发,推动产品升级,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努力提高纺织服装产品质量,依托互联网等渠道加强品牌营销渠道,加强与大品牌的合作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创建自主品牌,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拓宽国际发展路径,支持龙头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世界级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

    古有赞美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野碧布云霞”,“棉花银光点染兆丰年,万顷星摇似雪融”。棉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莫让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打乱我们的棉花市场。